碱性还原水文献推荐

时间:2020-11-7来源:疾病症状 作者:佚名 点击:

白驳风在哪看比较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健康饮用水

第十七届健康饮用水国际高峰论坛在京举行(参考文献1)

年3月22日,世界水日·第十七届健康饮用水国际高峰论坛将在中国北京新疆大厦贵宾楼举办。本次大会将围绕开启“健康水标准”时代,共谋“人民健康工程”新未来的主题,邀请来自多个国家、多所高校及业界有关权威机构的专家,就“健康饮用水”相关议题发表演讲;同时发布版中国优水指数、优水地图并进行颁奖活动。

1)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的所长李复兴教授给大家分享了其关于《健康饮水水质标准》的研究与探讨,寻找出了健康水共有的特点和规律,即安全、均衡、弱碱和活性。

2)清华大学全球4.5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顾文涛就“健康水未来发展动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顾文涛先生分别从矿化方向、小分子团方向、同位素方向、量子方向、抗氧化方向五大方面阐述了健康水未来的发展动态。

联合国卫生组织规定健康饮用水的六条标准:(参考文献2)

1、干净:细菌病毒指数不超标,无毒无害;

2、有营养:含有矿物质、微量元素。并以离子状态存在,利于吸收;

3、弱碱性:(PH值7.2—8.5)能改变酸性体质;

4、小分子团:(小于HZ)渗透力强、溶解性好;

5、负电位:能清除体内多于自由基;

6、含氧适量:5mg/L左右。

中国医促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主任、水营养学专家李复兴教授在年提出健康水的三个标准和七个条件:(参考文献3)

1.三个标准

(1)没有污染的水(称为净水);

(2)没有退化的水(称为活水);

(3)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的水(称为整水)。

2.七个条件

(1)不含对人体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质;(干净)

(2)水分子团小(HZ);(小分子化)

(3)水的营养生理功能强(溶解力、扩散力、渗透力、乳化力、洗净力、代谢力等);(活化)

(4)PH值呈弱碱性(7.2—8.5);(弱碱化)

(5)水的硬度适中(以CaCO3计:50—mg/L);(软化)

(6)人体所需矿物质含量适中(其中钙含量≥8mg/L);(矿化)

(7)水中溶解氧及二氧化碳适中(水中溶解氧≥7mg/L,二氧化碳10—30mg/L)。

碱性电解水

碱性电解水也可被称为碱性还原水或电解还原水或碱性富电子水,本文中所述碱性水并非普通添加小苏打之碱性水,是通过电解水机(杯)生成的碱性还原水。

相关定义名称:

化学基本概念:

1)水分子=H2O

2)氢离子=H+

3)氢氧根离子=OH-

关于氢离子H+:

定义:离子是构成化学结构的基本粒子之一。离子分成阴离子和阳离子。

离子是指原子由于自身或外界的作用而失去或得到一个或几个电子使其达到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如第一层是最外层,则为2个,若是氢离子,则没有外层电子)的稳定结构。这一过程称为电离。

关于活性氢(H):

活性氢(H)不是氢离子(H+)或氢气(H2),活性氢是带了一个电子的氢原子。活性氢指氢离子与电子结合而产生,即H++e-=H(活性氢)。

由于某种原因这种氢原子是单独存在的,因为它的活性很强,一遇到自由基时,就主动与之结合,使有害自由基变成无害的水(H2O),排出体外。

pH的含义:(参考文献4)

电解还原水的pH值范围在8~10,亦即呈现弱碱性特征。那么pH具体表示什么意思呢?

事实上,pH值是衡量水溶液中的氢离子(H+)浓度的一项指标,这个概念是年由丹麦生化学家泽伦森提出的。p是德语potenz,亦是英文power之意,即力量或浓度,H则代表氢离子(H+)。

因此,pH值的高低取决于氢离子的浓度。水分子用H2O表示,状态很稳定,但一般情况下水中也含有少量的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当氢离子数量多于氢氧根离子时,水就呈酸性,氢离子越多,酸性越强;当氢离子数量少于氢氧根离子时,水就呈碱性,氢氧根离子越多,碱性就越强;当氢离子数量与氢氧根离子数量相当时,水就呈中性。

什么是ORP:(参考文献4)

其实是“OxidationReductionPotential”的简称,表示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状态,是用于评价其释放电子或接受电子的能力的一个定量指标。单位是mV。水若处于氧化状态的话,该指标就是正值;相反,若处于还原状态,就是负值。ORP正值越大,表示氧化力越强;负值越大,则表示还原力越强。在天然水里面都含有溶解氧、3价铁离子等氧化性物质,以及溶解氢、2价铁离子、硫化物、有机物等还原性物质,水的氧化还原电位水平就取决于这两类物质含量的动态平衡。

换句话说,正的ORP值表示水中的氧化物质较多;负的ORP值表示水中的还原物质较多。从这个意义上讲,ORP负值越低越好,因为其相应的抗氧化力更强。

碱性电解水的原理

水进入电解槽,以分离膜为媒介在水中施以直流电压,利用电解板使水分解,水在电解槽的阴阳两极上发生反应如下:

H2O=OH-+H+

在阴极:

H++e=H2H++2eH2↑2H2O+2e=2OH-+H2↑

在阳极:

4OH-4e=2H2O+O2↑2H2O-4e=4H++O2↑

在电解槽中,电解槽由离子膜分为阴、阳两室,两室之间只有离子可以自由穿透。

水被电离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通电后由于氢离子带正电而向阴极移动;氢离子得到一个电子後变成还原性极强的活性氢,水的氧化还原电位因此改变,由正变负。

活性氢不稳定,两个氢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变为氢气逸出,水电离的可逆平衡遭破坏,为了重新达到平衡,水不断电离,则氢氧根离子不断聚积在阴极被称为碱性电解水。

相反,氢氧根离子带负电向阳极移动,失去电子变成氧气,同时普通的水通常是由11~13个的水分子集团构成的水分子簇,在电解槽中特定电场作用下,水分子间氢键被部分打开,生成5~6个水分子组成的小集团水。

同时在电场力作用下,水中的Ca2+、Mg2+、K+等阳离子向阴极移动,由於水中的钙、镁、钠、钾等矿物质多聚集在阴极,氢氧离子(OH-)增加而成为弱碱性水,也称为还原水;氧丶硫酸丶硫黄等则被引致阳极,既而生成弱酸性水。

碱性还原水的特点

一、碱性水呈负电位,能清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ORP为-mV以上,具有强还原性)(参考文献11、12、13、14)

万恶之源——自由基

年,上海学者梁胦华等人,早已证实电解还原水有提高T细胞活性,降低三酸甘油脂、胆固醇等功效。年上海“食品健保功能测试中心”证明,电解还原水具有抗疲劳、抗氧化、提高超氧化物歧化的活性,调节血糖、调节血脂等作用。抗氧化电解还原水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通过氧化还原电位测试仪的测试发现,自然界中多数水均带正电位,即显示它们具有不同程度的氧化性;而测试结果表明,电解还原水中带有-~-mv的负电位,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这也是为何电解还原水能迅速消除人体内“自由基”,具有抗氧化、防衰老等作用的主因。抗过敏电解还原水能提高SOD的活性,是一项重大突破,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打破以往用药物来提高SOD活性、消除自由基的传统做法。4年大坂医科大学研究证实,电解还原水具有降低过敏原活性的作用。SOD是人体自身的抗氧化防卫系统。

节录原文:吕锋洲教授(现任中山医学大学讲座教授;前任台大医学院生化研究所所长兼教授)

多宝星水机外委检测部门报告

二、电解还原水呈弱碱性,能中和酸毒,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参考文献5)

调节体内酸碱平衡,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电解还原水,呈弱碱性长期饮用可以调节体内酸碱度。中和胃酸,有利于胃溃疡的愈合。加速运动后乳酸的代谢,使血中乳酸下降速度快,有利于促进运动员的疲劳恢复;同时运动员长期饮用电解还原水,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可以提高其乳酸耐受能力,从而提高耐受力。还原水中富含氧分子和矿物质,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氧功能力,对疲劳后的恢复有较明显的的效果。

三、小分子团,渗透力强,改善人体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参考文献15)

四、矿物质微量元素以离子形式存在,溶解力强,易于吸收,加速体内毒素排泄;

电解水是以分离膜为媒介,在水中施以直流电压,因水中的钙、镁、钠、钾等矿物质由於呈碱性,所以多聚集至阴极,而氢氧根离子(OH-)因不断增加而成为碱性水;氧、硫酸、硫黄等则被引至阳极,使氢离子(H+)增加而形成酸性水,这是一个当水经过电气分解後的自然物理反应(H2O→OH-+H+)。碱性酸性由於电解後阴极产生的水之pH值较高,且钙、镁、钠、钾等矿物质较多,并以离子形式存在,溶解力强,易于吸收,加速体内毒素排泄;

五、水分子之间吸附力小,保持高效能量,活化细胞,激活酶的活性;

六、高含氧量,活化细胞,增强免疫力,是最接近人体细胞的水;

碱性电解水的应用

1)论文摘要:饮用碱性离子水后对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

以下摘自:《上海医学检验杂志》0年第6期

王豫廉王医院,上海060上海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

结论:饮碱性离子水后红细胞及血小板解聚,凝血改善以及血管内皮损害的修复,进一步改善了血液流通及微循环灌注,减少了血栓形成的机会,因而有利于对心、脑血管血栓性疾患的防治。

原文如下:

2)论文摘要:饮用碱性离子水对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影响的初步观察

3)碱性离子水在感冒治疗中应用

摘 要:感冒是十分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未加适当处理,会并发急性支气管炎,甚至并发肺炎等,所以也不应掉以轻心。感冒的治疗,一般为综合性处理,本文重点介绍碱性离子水对感冒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及网站

1、第十七届健康饮用水国际高峰论坛



转载注明  http://www.jsqch.com/jbzz/9277.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急性支气管炎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