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70年,张富清和老战友相隔千里互敬军

时间:2023-3-26来源:音乐舞蹈资源 作者:佚名 点击:

治白癫疯办法 http://pf.39.net/bdfyy/bdfzg/220812/11475566.html

刘聪普:“你转业以后做的什么工作?”

张富清:“一直在做行政工作。”

刘聪普:“我转业以后一直在新疆‘屯垦戍边’。”

刘聪普:“旅在新疆阿克苏没几个了,大部分都‘走’掉了,我很想我们那个时候的人。”

张富清:“好好的活下去,享受享受我们国家发达的好生活!”

刘聪普:“希望你身体永远健康活到岁。”

张富清:“好,再一次向你致以崇高的敬礼。”

刘聪普:“敬礼!”

张富清和刘聪普相隔千里的崇高军礼(图片来自中国军网)

年3月,西北野战军向陕北、陇东一带推进,刚刚参军入伍的张富清和刘聪普成为了这支部队的一员,这支部队就是声名远扬的八路军旅。张富清在团2营6连,刘聪普在团3营7连。这次时隔70年的相见彰显了两位老兵崇高的革命友情,耋耄之年的他们相隔千里,为对方送上了一个崇高的军礼,让多少人为之感动。

刘聪普说:要向张富清同志学习

95岁高龄的张富清许多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但在视频过程中刘聪普的一句“我们都是战友”很快便勾起了彼此对往事的回忆,他们共经历过记忆深刻的永丰战役。据刘聪普回忆,在那场战役中,部队没有重武器,敌人在城楼上居高临下,战士们顺着近30米的云梯向上爬,两天两夜也没能攻下城楼。

后来改变战术,从城外向城内挖地道,一直挖到城楼底下,放置炸药包,冲锋号伴随着一声巨响,夺得了那场战役的胜利。永丰战役结束后,时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彭德怀率领部队,从蒲城出发一路向西挺进,拉开了解放大西北的序幕。

红船编辑部了解到,如今,90岁的刘聪普每天还在坚持读书看报,他的桌子上经常放着报纸、放大镜、笔记本和几支笔。在刘聪普的笔记本上写着这样一段话:“我们要学习张富清同志对党忠诚的革命本色,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和淡薄名利的高尚情操。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一手拿枪、一手拿镐是旅的光荣传统

在人们的印象里,一提到旅,知道的人们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郭兰英演唱的那首歌曲《南泥湾》,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物资供应非常艰难,旅在旅长王震的带领下,一手拿枪、一手拿镐,一边练兵打仗,一边开展大生产运动,把曾经被人们称作“烂泥湾”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地区的“好江南”,许多地方开始学习南泥湾精神。

年,鲁艺诗人贺敬之听了去过南泥湾的人所谈的感受非常感动,创作了歌曲《南泥湾》,作曲家马可用陕北民歌的调式为它谱曲,这首歌把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很好的表现出来,在当时的南泥湾开荒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抗战期间旅在南泥湾(图片来自解放军报)

南泥湾垦荒,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伟大的政治意义,而旅则是南泥湾精神的代表。在旅,谁的身上没有战火留下的伤疤?谁没有落下艰辛劳作的伤痕?无论是战场拼杀,还是田间劳作,每一种伤痕都是伴随他们一生的无形勋章。

年9月,毛泽东亲自到南泥湾视察,兴奋地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的奇迹,这是我们不可征服的物质基地。”年在周恩来的关怀下,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首演,郭兰英第一次演唱了《南泥湾》这首歌,在后来的全国巡演中,这首歌迅速在边区走红。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播放,更是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旅、记住了旅,全国各地都在学习、发扬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南泥湾精神。

最能吃苦的部队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就在解放战争即将全面胜利的时候,旅这支部队突然神秘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他们到了那里,又在做什么?原来,旅得到命令,兵出南泥湾,刘聪普、张富清与战友们接到了开赴新疆的命令。年10月1日,就在酒泉的广场上,旅团的官兵们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千人大会,而张富清所在的2营6连还在赶往酒泉急行军的路上,2天以后他们才赶到这里,新中国的第一个国庆让他们终生难忘。

一声令下,这支部队扎根在了新疆,把最能吃苦、最能战斗的部队,留在了最艰苦的地方。为了长期驻在新疆驻扎下去,旅“一手拿枪,一手拿镐”也再次成为这支部队的常态。

旅在新疆屯垦戍边(图片来自天山网)

世界上恐怕还没有一支部队像他们这样,承担着这样特殊的使命:扛枪打仗,是为人民;生产建设,也是为人民。兵出南泥湾之后,一边护卫边疆安宁,一边建设开发,他们倾尽全部的心血,把这里当成了故乡,为塔里木带来了繁荣。

一声令下十万勇士卸甲屯垦戍边

年2月1日,毛主席发布了部队整编命令:“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

年,新疆十万余名战士就地转业,28岁以上官兵都要转入农业生产。驻疆部队除留下一个师继续担负国防使命外,其他部队都整编为农业师和工程师。

这群战功卓著的将士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会在一声令下、一夕之间脱下军装,一辈子投入到新疆的生产建设之中,脱下军装的那一刻,不知道有多少战士痛哭失声,但他们没有一丝一毫的抱怨。而刘聪普也随部队集体就地转业,成为了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员,在沙井子地区屯垦戍边。

刘聪普:“在新疆屯垦戍边我们也是毫无怨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办好事、办实事,要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是我们的初心。这个初心一直到现在,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放下武器,拿起农具,不仅是生活方式的转变,更是对这支部队意志的考验。让拿枪炮的手端起“坎土曼”,考验的不是他们纵横沙场、前赴后继的热血,而是旷日持久战风斗沙的坚韧。

年,张富清转业到了地方,旅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的影响着他,他主动选择去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建设贫困山区。如今,张富清的英勇事迹深入人心。张富清:“到地方上虽然不是军人了,但我不能忘记当军人时党对我的教育,在工作中不怕苦,坚决完成任务,不计较个人得失的。”



转载注明  http://www.jsqch.com/jbys/13614.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音乐舞蹈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