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孩,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时间:2020-7-23来源:疾病病因 作者:佚名 点击:

白癜风的临床表现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3208.html

自从年元月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出台后,生了一个娃的宝妈们就开始在“生与不生”当中纠结,作为过来人,我仅以自己生二娃的经历供宝妈们参考。

“意外”降临时的“左右为难”

跟大多数宝妈一样,自从知道二胎政策放开以后,我也在“生与不生”当中纠结。尽管老公和婆婆一直很支持我生二娃,但自己一直没办法下定决心,直到“意外来临”。年10月,该来的“大姨妈”推迟了一个星期,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在意,想着也许是没休息好,“大姨妈”延迟一个星期也算正常。因为早先已有好几次谎报军情了,所以这次“大姨妈”没有准时也没有多想。早晨我在练瑜伽的时候很随意的就跟老公说了这个事情,谁知老公一听就说“你肯定是怀上二娃了,不要练瑜伽了”。看着老公眼神当中的窃喜,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但还是想把瑜伽练完,结果在练一些扭转的动作时,却明显的感觉到头晕、呕吐,实在没有办法继续练下去了,草草收场。赶紧催老公去楼下药店买了一个早早孕测试棒回来,一测顿时傻眼,果然又被“意外”恩宠了------

心得一:你眼中的“意外”,也许就是他人的“故意”。

怀孕过程中的“身心俱疲”

在确信自己怀孕以后的近两个月里,我变得更加的纠结和焦虑。“生”我在心理上还没有从生大娃带大娃的阴影中走出来,“不生”,我实在是不忍心将自己的亲生骨肉扼杀。最终老公的一纸“老婆只管生不管养的保证书”让我坚定了“生”的决心。现在想来,我心底还是很希望生“二娃”的,所谓的“流产”只是想激激老公,让他在带“二娃”的路上多点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老公的保证书没有任何的作用。尽管在确定“生二娃”的时候就对困难进行了预估,但当自己真正去面对的时候,却不免对当初的决定产生怀疑。也许是年纪偏大了的缘故,怀孕初期除了体重剧烈增长(前四个月体重就长了二十四五斤),还伴随着严重的呕吐、失眠和便秘,甚至好几次大便都只能用开塞露。怀孕后期身体的不适更加严重,呼吸困难、缺氧、双腿水肿、两侧肋骨生疼、失眠等等,怀大娃忍受过的痛苦怀二娃时一样没少,而且各种症状更加严重,双腿抽筋到整个人完全无法动弹。除了身体上要承受怀孕的种种不适,心理上更要忍受家人的忽视。整个怀二娃的过程中,我自己没有任何的忌口(在这点上我对二娃是有愧疚的),家人也从来没有因为我是孕妇而单独给我准备饮食,家人陪我去做产检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有时甚至是自己带着大娃去做产检。更让人郁闷的是年元旦,我婆婆的眼睛要做白内障手术,大儿子两岁多不太懂事,老爱粘着奶奶,为了不影响婆婆眼睛的恢复,我挺着六七个月的身孕,独自带着两岁多的儿子从重庆坐飞机去了广西哥哥姐姐那儿。在广西待了差不多八九天的样子,本以为家人会念我的好,可没想到的是老公竟然埋怨我不在身边照顾婆婆。哎,整个孕期说出来都是“泪”。怀大娃的时候是“宝”,怀二娃的时候就是“草”,这种心理上的落差只能自己慢慢去调整。

心得二:“生”或“不生”我们得自己做主,因为困难只能你自己扛。

手术台上的“忐忑不安”

我的预产期是6月12日,5月30医院产检,医生说宝宝还没有入盆,估计生产还有一段时间。5月30日晚上吃完饭就开始感觉肚子隐隐作痛,心想是不是吃错什么东西了吧,也许忍忍就好了。生大娃的时候,因为是臀位,我没有经历任何临产前的症状,预约的日子一到就直接剖了。所以对于产前阵痛也没有任何的经验,那天晚上痛了整整一个晚上,不愿惊动老公,怕他埋怨我,不敢惊动婆婆,怕她身体吃不消。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我就叫醒熟医院,门诊部的产科医生还没有上班,我们就在大厅里等,等了个把小时实在痛得受不了了,我们就去住院部看医生。结果医生一看就不让走了,说是我已经阵痛发作了,这种情况很危险,如果不及时把小孩剖出来,就有可能将之前剖腹产的伤疤撕开。老公应该还是有点紧张吧,他在忙着联系之前预约的手术主刀医生和麻醉师,而我却一点都不害怕,想着生死由命吧,如果真这么走了,倒也落得清净和洒脱。怀着一种“淡然”医院的一系列检查。

我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进的产房,只知道那时的我就像一个“大义赴死”的勇士。我们常说“医生应该有菩萨心肠”,但我想这只是我们一个美好的期望而已,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医生都是铁石心肠的,医院见多了各种生离死别、各种血腥残忍的场面,医生都会慢慢变得麻木吧。在把我从推床搬到手术台的时候,医生的“铁石心肠”再一次得到了验证,她们对待我就像对待一根木头一样,动作很大很粗鲁的把我从推床扔到了手术台,结果手上的留置针硬生生被扯了下来。忍者剧痛让医生重新扎针,结果没有扎对位置,医生不甘心硬是拿着针在我的肉里来回左右穿梭,疼得我心尖尖都在打颤。实在疼痛难忍,我只好请求医生重新拔出来再扎,不知道是我运气太差还是这医生确实技术太烂,这次还是没有扎对位置,血将整个手都染红了,痛得我真的是牙齿打颤,骂他们祖宗十八代的心都有了。心想,这些医生真够狠心的,搬移孕妇重手重脚,扎针技术也这么差劲,肯定待会手术也好不到哪里去,想到这儿心里开始忐忑不安起来,但此时的我已然成了待宰的羔羊,只能任由他们摆布了。终于有一个主任模样的医生看不下去,他不悦的喝退那个医生,亲自上阵才将扎针的位置找准。接着麻醉科的主任医生来了,他叫我蜷缩身体,弯曲双膝,双手抱着双腿,放松身体,保持不动。尽管自己是练瑜伽的,但大肚子在阵痛的过程中放松身体,保持不动真是太不容易了。突然后背脊椎那儿一阵剧痛袭来,但是剧痛并没有持续多久,估计是已经打了麻药了。不一会儿,麻醉师就拿针在我身上扎,一边扎还一边问我痛不痛?第一次扎的时候可能是药量不够,我痛得咬牙切齿的。后面可能又补打了一针麻药,当医生再用针扎我的时候我是一点感觉也没有了,好像他扎的是别人的身体。慢慢的意识也变得模糊起来,恍恍惚惚听到剪刀“咔嚓咔嚓”的声音,又听到医生在问我家里的情况,纯粹属于没话找话那种类型,可能是为了让我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清醒吧。现在一点都不记得当初医生问了我什么,我又回了什么,只记得娃娃取出来的时候,医生跟我说是儿子,我问医生宝宝是否健全,医生说是个健健康康的大胖小子。然后我就无缘由的泪流满面,紧接着感觉到越来越缺氧,窒息。记不清那时候我想到了什么,只记得医生在喊“××,你干什么呀?千万不要激动,不要激动哈,快点平和下来,很危险的”。关键时刻我想到了我可爱的儿子们,想到他们还需要我,我就一遍遍的告诉自己“千万不能有事,要镇定下来”。也不知道在产房待了多久,后来听老公说好像在里面待了三个多小时,他在外面忐忑不安,很是担心,还好没出什么事。

心得三:“为母则刚”,作为母亲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自己,你将孩子带到了这个世上,就有义务陪伴他长大。

育儿路上的“酸甜苦辣”

剖腹产最痛苦的不是在手术台上,而是产后恢复的第一周,在这一周里最痛苦的是从床上下地。但因为大娃是剖腹产,所以这次剖腹产多多少少积累了一些经验。在这儿我也简要介绍一下剖腹产后第一次下地的经验。

剖腹产后尝试起床的时候要先将床摇起来,然后利用双手手臂的力量将身体慢慢移到床边,再叫陪护人员帮忙将双腿同时抬起,自己双手手臂用力慢慢配合陪护人员将双腿放到地上,最后在陪护人员的协助下自己双手手臂用力尝试着慢慢站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千万不能全部依赖陪护人员,要自己主导,她们协助。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才清楚自己的伤口是否被牵扯,陪护人员毕竟是外人,她们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撕扯到你的伤口。虽然还是免不了因为牵扯到伤口被痛得大汗淋漓,全身发抖,但有了第一次剖腹产的经验,生二娃剖腹产后的第二天早上我就能自己下地走路了。医生们都说我恢复得不错,同一天剖腹产生头胎的一位妈妈第三天傍晚才开始下地走路。

住院期间,老公无论是照顾我还是宝宝都还是比较称职的,但是一出院老公就迫不及待去上班了,本该有的15天陪产假他也只请了7天,虽然他没有说出来,但是我已经感觉到了他的不耐烦。这样照顾二娃的责任就落到了我和婆婆身上,大家都说爷爷奶奶疼头孙,我觉着这话一点不假。生大娃的时候一有点什么风吹草动,婆婆都会第一时间赶过来帮忙,生二娃婆婆明显就有点怠惰了,晚上基本上都是我们自己弄二娃。老公上班以后对二娃就更不上心了,晚上让他起来换尿不湿,换一次就把衣服打湿一次,换了三四次就把衣服打湿三四次,还好那时是夏天二娃没遭感冒。老公是“朽木不可雕”,婆婆也指望不上,尽管产后身体非常虚,经常头昏眼花,腰酸背痛,但还是咬着牙,晚上起来个三四次,四五次伺候二娃。月子里晚上起夜伺候娃娃是最难熬的,那时候好想有个人能帮忙分担分担,但环顾四周,除了老公和婆婆此起彼伏如雷般的鼾声和二娃哼哼唧唧的哭声再无其他。想想当初老公的保证,婆婆的承诺真的是欲哭无泪!月子里,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二娃比较乖巧,较之于大娃要好带很多。

大娃、二娃没生病的时候主要是身体累,心理不累。大娃、二娃两个一生病我简直就要崩溃了。也就是在二娃四个多月的时候,大娃因为病毒感染患上了急性支气管炎,连续三四天高烧反反复复,咳嗽不停。一方面我担心大娃的病情,医院,各个诊所,另一方面我又更担心二娃也遭感冒,毕竟他还太小。果不其然,大娃感冒都还没好,二娃就开始咳嗽、流鼻涕,晚上吃完奶他甚至开始咳喘。带到保健院急诊科,医生建议拍片,说是支气管肺炎,想着这么小拍片肯定对身体不好,再说二娃精神状态尚好就没听医生的。那天晚上二娃睡得很不好,常常被咳醒。我因为担心得要死,也基本上一个晚上没睡。第二天一早,我们又赶紧将大娃、医院看病,大娃病情在好转,二娃医生诊断说是支气管炎肺炎,要住院输水,如果不住院就有可能引起脑膜炎等并发症。那个时候的我真的要疯了,不住院输水吧又怕耽误了二娃的病情,住院输水吧又担心像大娃一样将二娃的体质也弄得很差。最终我们还是坚持不住院,又将二娃抱到诊所看,诊所说二娃是病毒性支气管炎不是肺炎,开了两天的药。医院的诊断不相信,对诊所的诊断也不敢全信,医院的号又挂不到,真的有点“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感觉。实在没有办法,就试着将诊所的药吃了两天,又做了两天的雾化,感觉症状稍稍好转,但还是有咳喘的声音,心还是悬着的。每天都盯着医院的

转载注明  http://www.jsqch.com/jbby/8802.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急性支气管炎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