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第一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时间:2021-8-3来源:疾病病因 作者:佚名 点击:

病程发展:吸烟→慢支→COPD→肺动脉高压→肺心病

慢支+肺气肿=COPD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慢支

1、外因:

吸烟:最常见,主要是支气管杯状细胞增生致粘液分泌增多(粘稠痰);纤毛功能下降(黄浓痰)。

感染:流感嗜血杆菌及肺炎球菌;鼻病毒、粘液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简称:慢支感染球流感

理化;气候;过敏(COPD与过敏无直接关系)。

2、内因: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副交感神经亢进,气道反应性增高。

呼吸道局部防御和免疫功能降低:IgA减少。

3、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的慢性炎症是COPD特征性改变。

二、阻塞性肺气肿

狭窄、塌陷、融合、异常

1、慢支炎症使细支气管部分阻塞,“气体进多出少,只进不出”。

2、慢性炎症破坏小支气管壁软骨,失去其支架作用,致使呼气时支气管过度缩小或缩闭,导致肺泡内残气量增加。

3、反复肺部感染和慢性炎症。

4、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或异常。而先天性的多见于北欧人。一般一提到异常都是指低的,适用于其他病。

病理生理

1、慢支:早期主要为小气道功能异常,

特点:一大一低即闭合容积大,动态肺顺应性降低---敏感指标。

慢支病理生理:增生、黏液分泌增多、鳞状上皮化生、软骨萎缩、炎性细胞浸润。

COPD的最大特点:不完全性可逆的气流受限(治疗后不能完全缓解);支气管哮喘是完全可逆的,两者注意区别。

2、肺气肿:呼吸功能主要表现为残气容积增加。

临床表现

1、症状: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急性发作的特点:细菌感染时咳黄色脓性痰,且咳嗽加重、痰量增加。喘息型慢支有支气管痉挛,可出现喘息,常伴有哮鸣音。

2、体征:并发肺气肿时出现桶状胸或者两肺透亮度增加或者RV/TLC(残气容积/肺总量)>40%,FEV1<80%预计值,触觉语颤减弱,叩诊过清音。

辅助检查

肺功能检查

1、慢支:FEV1/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70%(表明气流受限但不能确定是肺气肿),正常80%。评价气流受限的敏感指标。

2、肺气肿:RV/TLC(残气容积/肺总量)>40%。

COPD的分型:

A型:气肿型(红喘型)张大爷(老年人)爱(a)穿红(红喘)衣服,不穿紫衣服(无紫绀)。心功能正常(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正常)。

B型:支气管炎性(紫肿型)。

C型:其他。

诊断鉴别诊断

诊断:

(1)慢支:根据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连续两年以上,排除其他原因“3+2=慢支”;每年持续不足三个月,但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亦可诊断。

(2)肺气肿:桶状胸+两肺透亮度增加。

鉴别诊断:

(1)支气管哮喘:一般无慢性咳嗽、咳痰史,发作时两肺满布哮鸣音,缓解后可无症状;

(2)支扩:反复咯血,肺部固定而持久的局限性湿罗音,杵状指+X线示卷发症;

(3)肺结核:低热、盗汗,痰检可发现结核杆菌;

(4)肺癌:痰脱落细胞检查或经纤维气管镜检查(金标准)。

COPD的概念

指具有气道阻塞特征的慢支和肺气肿。气道阻塞的轻重通常由FEV1/FVC降低的程度来确定。肺功能检查结果:FEV1下降,肺活量下降,呼气峰流速下降,肺总量增加,残气量增加。

并发症

1、肺部急性感染;

2、自发性气胸---突发性:患侧胸部隆起,叩诊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移向健侧,X线示气胸征。肺不张是患侧。

3、慢性肺心病:是肺气肿的主要并发症。

治疗和预防

治疗:

(1)稳定期:支气管舒张药(沙丁胺醇气雾剂、异丙托溴铵(对抗迷走神经)等);茶碱类;糖皮质激素;祛痰药;

(2)急性加重期:低流量吸氧,发生低氧血症者可导管吸氧,浓度28-30%;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禁用中枢性镇咳剂如可待因等,以免加重呼吸道阻塞。

(3)COPD急性加重伴呼吸功能不全早期,为防止呼吸功能不全加重最常用方法是:无创机械通气。

预防:戒烟是预防COPD的重要措施。

注意:语颤增加:实变,梗死,空洞;

语颤减弱:气多,水多,厚了,堵了。

持续低流量吸氧:慢性支气管炎、COPD、COPD所致呼衰;

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ARDS;

高压给氧:气性坏疽、Buerger病、急性呼衰;

无控制给氧:肺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jsqch.com/jbby/11441.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急性支气管炎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