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博物馆预展期间,讲解员介绍南昌起义,

时间:2022-12-7来源:音乐舞蹈介绍 作者:佚名 点击:

年10月2日,一场名为《东方红》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第一次上演。它的总导演,不是别人,正是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东方红》

这年7月,周总理在上海观看名为《在毛泽东旗帜下高歌猛进》的演出后,感到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很快,一个想法便在他的脑海里出现了:几个月后,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的日子;像这样打动人心的大型文艺作品,正可以作为国庆献礼!

就这样,在回到北京后,周恩来立即召集人手,开始了编创工作。经过不到3个月的紧锣密鼓的创作排演,《东方红》终于在这年国庆节的第二天,进行了第一次公演,并取得巨大成功。

不久之后,毛主席、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观看了《东方红》演出。后来,它成为了60年代红色艺术的巅峰之作。

可在这场表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音乐剧中,对“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南昌起义,并没有进行多少表现。要知道,这场年8月1日发生的暴动,领导者之一正是《东方红》的总导演周恩来。

事实上,早在这部作品的编排初期,就有相关人员提出,对南昌起义进行重点描写。可周恩来听到后,却对此予以了拒绝……

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受朝鲜启发以上海大歌舞为基础

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刘亚楼,随中国代表团出访朝鲜。在朝鲜期间,代表团观看了大型歌舞《三千里江山》。

这场由朝鲜人民军参与演出的文艺作品,给刘亚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朝鲜演员们坚毅的神情、质朴的笑容,深深打动了他的心。

刘亚楼

回国之后,这年年底,刘亚楼在和空政文工团领导谈话中,表示现在很多中国年轻人不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应该多运用文艺形式,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而文工团,要在其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很快,空政文工团根据《三千里江山》的节目单,创作出了一场以革命历史歌曲为主要内容的大歌舞表演。以送别红军长征作为题材的歌曲《十送红军》,就是在这期间写出的。

年8月1日,这场名为《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的演出,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首次公演。演出持续了8天。这期间,周恩来、叶剑英、罗瑞卿等人,都来进行过观看。

几年之后,年5月23日,为了庆祝上海解放十五周年,大歌舞《在毛泽东旗帜下高歌猛进》在上海文化广场首演。据这场演出的编排者回忆,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曾借鉴过空政文工团《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的演出台本。

6月18日,曾担任过上海市长的国务院副总理陈毅,观看了《在毛泽东旗帜下高歌猛进》的演出。演出结束后,对节目非常满意的陈老总,特别指示中共上海市委:“演出班子不要散,以后请总理来看一次。”

就这样,7月13日,周总理受陈毅的邀请,亲临上海观看了这场大作。

对于文艺工作,周恩来一直都很关心。此时距离新中国成立15周年,只剩几个月的时间,北京方面已经在准备各种庆祝活动。然而,作为压轴的重点文艺节目,还没有眉目。

因此,在听到陈毅的介绍后,周总理决定去一趟上海,看看这台大型歌舞到底怎么样。

这天晚上,在陈毅等人的陪同下,周恩来认真地进行了观看。面对自己曾亲身经历的一幕幕革命场景,他不禁思绪万千,心潮澎湃……

周恩来和陈毅

与此同时,一个创作设想在周总理的心中出现了:排演一部这样大型的,由歌曲、舞蹈、诗朗诵组成的史诗作品,来表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并作为对国庆十五周年的献礼。

从上海回到北京后,周总理立即叫来文化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向他们谈了谈自己的设想。7月18日,他又在国务会议上提议,创作一部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为题材,表现毛泽东思想的大型歌舞作品,作为国庆十五周年的献礼。

时间紧迫周恩来带领众人争分夺秒

大家知道了周总理的想法后,虽然都很振奋,但仔细一想,却又有些胆怯。毕竟,这个史诗大作,跨越了共产党40多年的历史。虽然在舞台上的呈现,只有两三个小时;但幕后的工作量,却不是一般的巨大。

看到众人陷入了沉默,周恩来爽朗地一笑:“时间虽然紧了一些,但之前总政文工团有革命歌曲大联唱,上海也有大歌舞,还有飞夺泸定桥等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舞蹈。我们以这些作为基础进行加工,还是有可能搞出来的。就看大家,有没有这样的决心了!”

大家一听这话,立即振奋起了精神。文化部负责人召集起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认真研究。7月24日,一份请示报告交到了周总理那里,就歌舞的内容、规模、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

周恩来审阅了这个报告后,于7月30日在西花厅叫来各方负责人开会,做出了最终决定,这一大歌舞项目立即上马。

项目上马了,名称却还没有确定。这次会议上,众人冥思苦想,却一直没有结果。

突然,有人提出建议:可以用“东方红”这个名字。

周恩来一听,挑了一下眉毛,露出了赞赏的笑容。他立即发声赞同,觉得这个名称很好,不仅精炼,还十分切题。

周恩来

就这样,在周总理的亲自策划下,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抗争推翻“三座大山”、建立起新中国的鸿篇巨制,正式开始启动。不久后,曾参加过上海《在毛泽东旗帜下高歌猛进》大歌舞的12位同志,奉命来到了北京,投入到《东方红》的排演中。

参加《东方红》演出的人员,以军队文工团为主。但除此之外,周恩来还特意强调,中央歌剧团、中央乐团等地方所属文艺单位和业余文艺团体,也纷纷加入了演出行列,共计三千多人。于是,这成为了建国后最大的一次文艺大聚会。

而在歌舞的创作过程中,周恩来告诉大家:“中国革命,本身就是一首壮丽的史诗,要用史诗的写法。”

不仅如此,从作品主题的确立,到艺术表现手法的把握,再到诸多细节的处理、道具的使用、服装的选择上,周恩来无不亲自过问。可以说,他是《东方红》实至名归的总导演。

对于《东方红》要表现的主题,周总理对主创人员说:毛主席在总结我党历史经验时指出,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因此,《东方红》的内容和情节,都应该围绕这三个法宝,来进行选择和安排。

虽然主题确定了,可如何进行艺术表现,又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想将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浓缩在这一个小小的舞台上,是非常困难的事。一旦处理不好,就会让观众觉得单调无聊,变成政治说教,起不到打动人心的效果。

于是,周恩来就此,同艺术家们进行了多次磋商,并制定了几个方案。

为了让《东方红》达到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周恩来一方面找来熟悉党史的各种专家,来给主创人员作报告;另一方面,他又亲自在创作中进行指导和纠正。

周恩来

比如,在表现“遵义会议”这一部分时,主创人员一开始觉得难,想朗诵几句话一带而过;周恩来看了后,指出一定要用专场去表现。

后来,主创们在舞台上设置了遵义会议的场景,并配上一首歌,这才表现出红军战士们热切盼望毛泽东归来的心情。

而对于历史细节的真实,周恩来同样非常注重。在表现红军长征的那部分里,有人主张淡化红一、红二、红四三个方面军的区别,统称红军就好;也有人觉得,只需要表现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就可以。

周恩来知道后,对此表示不同意。他说道,虽然张国焘当时分裂了党,但红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们,都是好的,不应该歧视他们。

于是,这三个方面军,最终都得到了表现。就连欢庆三方面军实现会师的歌曲,都是周总理亲自改定的。

就这样,在周恩来的带领下,众人争分夺秒,一步步将《东方红》这一巨作打磨成型。可以说,它的每一个场景、每一处细节,都渗透着周总理的心血。

分场排演开始后,周恩来每次都亲自审看。在正式进行公演前,众人一共预演过8遍,周恩来反反复复看了5遍。

每次预演结束后,周总理都会亲自主持座谈会,征求各方人士的意见。许多参加了《东方红》创作和演出的人员,都对周恩来的艺术把控力和民主作风敬佩不已。

年10月2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的第二天,这场音乐舞蹈史诗,终于在人民大会堂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接下来的日子里,它一共演出了14场。

由于《东方红》场面宏大、演员众多,气势上更是非同凡响,很快,它便一炮而红。观众们看完演出后,都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东方红》

10月10日的演出结束后,周恩来接见了《东方红》创作方面的负责同志。他表示,这一大型史诗,是“朝鲜的影响,上海的基础,全国的力量”。

10月15日,周总理陪同前来中国的日本芭蕾舞代表团人员观看《东方红》。演出结束后,总理带着他们前去后台参观。

此时,饶有兴致的日本朋友,提出了一些灯光设置方面的专业问题。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周恩来对此一一进行了解释,令他们非常满意。

一位日本客人惊讶地问道:“总理,你对这些事情怎么会这样清楚?”

旁边的中国演员自豪地回答道:“因为总理是我们的总导演啊!”日本朋友听了,纷纷露出佩服的神色。

10月16日晚上,最后一场《东方红》演出在人民大会堂上演。这一天,它终于迎来了毛主席。

在周总理的陪同下,毛主席整场都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他不时向身边的老战友投去赞赏的目光,对这场大作感到很满意。

演出结束后,毛主席、周总理、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笑容满面地向演员们走去。一时间,潮水般的掌声,淹没了整个大厅。

主创提出表现南昌起义周恩来予以拒绝

今天,当我们回顾这场音乐舞蹈史诗时,会发现在第二场星火燎原中,有秋收起义的部分,却没有周恩来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

《八一起义》油画

事实上,在最初进行编排时,主创人员曾提出要对南昌起义重点表现。毕竟,这是“八一建军节”的来历嘛。

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周恩来对此予以了坚决否定。他向众人指出,这部革命史诗,一定要突出表现毛主席的正确领导和杰出贡献。因此,应该着重对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进行浓墨重彩的刻画。

在后来的排练中,又陆续有人提出这一问题。而周总理一直没有松口。他表示:南昌起义不能同秋收起义相提并论,并且南昌起义失败了。

有一次,知道此事的陈毅同周恩来开玩笑道:“你这个总导演也太霸道了,其他领导同志的事迹都表现了,就你自己的事,一点也没有。给你提意见,你还不听。”

最终,在众人的一再要求下,周恩来才勉强同意,在朗诵词里加上一句:“南昌起义的枪声,响起了第一声春雷。”

事实上,对于自己领导的南昌起义,周恩来在人生中曾多次进行过反思和检讨。

年军事博物馆预展期间,周恩来亲临现场审查展览内容。在南昌起义的展览前,讲解员这样说道:“大革命失败后,为了挽救革命,年8月1日,周恩来等同志领导了南昌起义……”

此时,周总理突然插话:“哪是我领导?是党的领导,应该说是党的领导!”

接着,他又对一旁陪同的军事博物馆领导说:“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同志,也都是南昌起义的领导人嘛……”

当讲解员接着讲到,南昌起义的部队,由于没有和江西农民运动相结合,孤军南下,从而遭到失败时,周恩来又立即进行赞同:“批评得好,批评得对!”

一时间,那位年轻的讲解员,有些不知所措。周恩来对现场众人郑重地说:“南昌起义失败了,我有责任,没有想到要和农民运动相结合,建立农村根据地。当时没有经验,还是在搞以城市为中心。你们要把这件事讲清楚。”

年9月18日,在参观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时,周恩来又没有谈及自己,而是深情地回忆起了当时的战友。他要求众人,对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所起的作用,进行大量宣传。

周恩来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

当来到第四陈列室时,周总理终于谈到了自己:“当时也是没经验,只知道生搬硬套苏联的经验。我们只想建立城市根据地,搞大城市起义,失败了好几次,还没有意识到要搞农村起义。”

接着,他又说道:“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当时只有毛主席提出来……关键问题在井冈山,没有井冈山的斗争,就没有今天……”



转载注明  http://www.jsqch.com/jbzz/13170.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音乐舞蹈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