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事件频频发生专家支招如何防范
这些年,关于中青年猝死的报道屡见不鲜,人们在感叹生命脆弱的同时,也在反思,为何猝死高发,又为何这种悲剧频频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对于这类疑问,我们请到了医院(医院)内科主任况成宏为我们作出了解答。
我们单位的一位同事,才45岁,平时身体一直不错,每年都参加单位体检,前不久他却意外猝死了。我们都很难过,也有点疑惑:为什么年年体检,都防止不了猝死这种事发生呢?有什么更好的手段能提前发现心脑血管病呢?
这几年,媒体报道了不少中年人甚至是年轻人意外猝死的案例,他们可能每年都体检,身体各项状况都不错,却还是突然地离去了,的确让人十分遗憾和惋惜。例如打麻将通宵,通宵上网等都是过劳猝死的诱因。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引起猝死的原因主要为心源性猝死和脑卒中,目前公认的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者多为心源性猝死。每年都例行体检,但还是没有发现冠心病,原因可能在于体检周期过长和体检项目不全面。目前单位的常规体检主要停留在比较常见的固有项目上,如心电图、超声、化验血项等,这些项目大多只能粗略检查出血脂高、心律不齐等较易检出的疾病,却很难查出冠心病。很多人认为心电图没事就是没有心脏病,因此不少已经患上冠心病的人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最终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心源性猝死。
另外,心源性猝死的诱因包括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情绪异常等方面,饱餐、酗酒、过度吸烟、酷热、抑郁、悲伤、恐惧等均为危险因素。其中高危因素包括高血脂症、高血压、过度吸烟。不能改变的高危因素包括冠心病家庭史、性别、年龄、家族性遗传等。
为了早发现、早治疗冠心病,40岁以上人群,每年都需要做一次心电图检查;家族中有心脏病史者及出现过心慌、心悸等问题的人,体检时建议加做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以及冠状动脉CT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可查出心脏结构异常的疾病,而冠状动脉CT可观察到心脏血管病变的情况。在脑血管病方面,可以通过血压的规律测定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来评价高血压的级别;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可以通过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成像等排查。
虽然猝死是短时间就结束了生命,但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心脑血管病人预防突发性严重事件需要从日常保健、日常生活中着手,例如:坚持服药,控制高血压;低盐饮食,少吃蛋黄、动物脂肪和内脏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戒烟限酒,少饮咖啡浓茶,避免熬夜。有心脏病史的人群,体力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秋冬天早上过早进行剧烈的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另外,由于春季是急性心梗的高发季节,我们特别邀请了内科主任况成宏,为我们带来《春季季节交换,急性心梗防治》的健康讲座。
讲座时间:年3月16日下午3:30
讲座地点:医院(医院)住院部三楼内科健康教育室
预约
医院(医院)内科
内科现有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2人,硕士研究生2人,内科主任况成宏荣获“湖北省群众满意的医务人员”荣誉称号。内科下设门诊、病房、内窥镜室、心电图室,肺功能检查室,开设床位45张。设有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等多个专业,拥有呼吸机、动态心电(Holter)及动态血压仪、幽门螺杆菌(Hp)检测仪、肺功能检测仪、纤支镜等先进设备,开展了心脏临时起搏治疗、肾活检、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纤维支气管镜诊断及治疗等业务;尤其在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糖尿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各专业简介如下:
心血管内科:高血压病、冠心病、各种心肌病、各种心律失常、急慢性心力衰竭等。
呼吸内科: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扩张、纤支镜检查,肺功能检查等。
肾内科:急性肾炎、慢性肾炎、各种尿路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
神经内科:脑出血、脑梗塞、颈椎病、面神经麻痹、运动神经元病及其它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等。
内分泌科: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瘤、肾上腺疾病等。
-3394720-
指导专家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近期北京名医专家来世医堂坐诊时间通知,预
- 下一篇文章: 圣爱中医馆雄厚的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