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P
年,Tillett和Francis首次在急性大叶性肺炎患者的血清中发现一种能在Ca2存在时与肺炎球菌细胞壁中的C-多糖发生特异性沉淀反应的物质。年,Avery等测知它是一种蛋白质,故称为C反应蛋白(CRP)。年,Jones将其作为临床风湿热诊断标准的次要指标之一。后来,人们在非感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急性期血清中都测到了CRP,于是人们认为,CRP是组织损伤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病毒或细菌感染、梗塞、免疫复合物沉积等因素都可导致组织损伤。在组织损伤的急性期,肝脏合成的一些血浆蛋白显著增加,这些蛋白质通称为急性时相蛋白,其中CRP是急性时相蛋白中变化最显著的一种。近年来,随着许多灵敏、准确而简便的检测手段的相继问世,对CRP的研究进展较快,目前,它的测定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生物学特性:
血清CRP(下述CRP若无特殊注明均指血清CRP)由肝脏合成。白细胞介素1b、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是其合成的最重要的调节因子[1,2]。CRP的分子量为,由含有五个相同的未糖基化的多肽亚单位组成,每个亚单位含有个氨基酸,这些亚单位间通过非共价键连结成环状的五聚体,并有一个链间二硫键。CRP不耐热,66度30分钟即可被破坏。
若CRP和磷酸胆碱及半乳糖残基结合,则可以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并充当调理素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还发现,CRP具有调节炎症过程和防御感染性疾病的作用。
正常健康人的CRP值非常低,一般<0.8g/L,90%的正常人<0.3g/L,99%的正常人CRP<1.0g/L[3]。而在炎症或急性组织损伤后,CRP的合成则在4~6小时内迅速增加,36~50小时达高峰,峰值可为正常值的~0倍,其半衰期较短(4~6小时)[1]。经积极合理治疗后,3~7天迅速降至正常。CRP的水平与组织损伤后修复的程度有密切关系。因此CRP可作为疾病急性期的一个衡量指标,并且CRP不受性别、年龄、贫血、高球蛋白血症、妊娠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它优于其它急性期的反应物质[4]。
与其它急性相反应物的比较:
临床最常用于急性相检测的指标是血沉(ESR),它可以间接测量纤维蛋白的水平,但其变化范围在病人与健康人之间交叉较大,因而对其结果的制定受到影响,并且它对急性炎症的反应较慢,一般2~3天才开始升高,尽管经积极有效地治疗,ESR几周后仍不降至正常,同时ESR还受到年龄、性别、贫血等因素的影响。由此看,ESR无论是在出现还是消退时间上,都较CRP差,并且尚受较多因素的影响。
其它的急性相反应物如α1-酸性糖蛋白、α1-糜蛋白酶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等都因正常值与异常值间重叠范围较大、对炎症的反应升高缓慢及半衰期较长、正常值或异常值的标准问题未得到解决等,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此外,对感染的反应,细胞因子(cytokins)可能在CRP反应之前即升高[2,5],但由于对其研究有限,对它的认识尚待进一步明确[6]。
检测方法:
CRP的测定方法较多,一般分为定性与定量两种。包括用纯化了的肺炎球菌C-组分与病人血清反应的沉淀法、肺炎球菌荚膜肿胀试验、特异性抗血清与CRP反应的毛细管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乳胶凝集试验、乳胶扩散沉淀试验等,但它们的灵敏度低。随着放射免疫(RIA)、荧光免疫(FIA)、酶标免疫(ELISA)和比浊法等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便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准确地测出血清CRP值。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比浊法。
作用:
CRP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一部分,它结合C—多糖,在Ca2+存在时可结合细胞膜上磷酸胆碱,可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调节淋巴细胞或单核/巨噬系统功能,促进巨噬细胞组织因子的生成,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也可检测到CRP。
人CRP主要生物学功能:通过与配体(凋亡与坏死的细胞,或入侵的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的磷酰胆碱)结合,激活补体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将载有配体的病理物质或病原体清除。
识别外来物质,激活补体系统。
增强调理作用,增强吞噬细胞吞噬作用。
与血小板激活因子(RAF)结合,降低炎症反应。
与染色体结合,消除坏死组织里的细胞DNA。
正常参考值≤10mg/L
临床应用:
[评估疾病活动性和疗效监测]
CRP升高的程度反应炎症组织的大小或活动性,在急性炎症和感染时,CRP与疾病活动性有良好的相关性。这种情况与慢性炎症不相符,尽管在一些重要情况下,如类风湿关节炎、节段性回肠炎和风湿性多肌痛时,这种相关性足以用来作为治疗监测。
CRP值为10-50mg/L表示轻度炎症,例如局部细菌性感染(如膀胱炎、支气管炎、脓肿)、手术和意外创伤、心肌梗死、深静脉血栓、非活动性结缔组织病、许多恶性肿瘤和多数病毒感染。
CRP值升为mg/L左右表示较严重的疾病,它的炎症程度必要时需静脉注射。
CRP值大于mg/L,表示严重的疾病过程并常表示细菌感染的存在。
CRP动力学反应:
CRP值的升高滞后于炎症活动变化12小时左右。但重要的是比临床症状的变化发现要早,如类风湿关节炎中早4-6周。因此CRP值可为临床快速决定提供一种方法。持续升高的CRP值一般证明治疗无效,应更换治疗方案。
CRP的测定,可用来对下列情况治疗监测:
在许多急性感染时,作为最有效使用抗生素治疗的依据。
在高危病人缺少微生物学诊断时,进行抗生素治疗。
在CRP下降至正常时,中断抗生素治疗。
根据CRP的水平变化来决定抗炎药物的剂量。
在有些难以进行临床评估的风湿性疾病中,快速选择合适的抗风湿治疗。
估计并发症的开始。如在风湿性多肌痛患者中巨细胞动脉炎的发展。
[血清CRP测定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
1、成人术后阶段:
所有类型的手术都引起炎症,急性相反应粗略地与组织损伤程度成正比例。无并发症的病历中,CRP约在6小时达10mg/L,到48h高峰时极少超过mg/L,7-10天下降至基线。术后并发症,如感染,组织坏死,血肿如血栓,根据发生的时间,48h后CRP将保持升高或导致继发性升高。在许多病例中,CRP的升高早24h以上领先于复杂的病理学临床诊断。有感染风险的患者(10%以上是部分结肠切除的患者)应该通过每天测定CRP来监测。对于诊断符合临床解释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文献报导CRP测定灵敏度%,特异性约52%。
2、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通常在最初24h引起CRP升高,若无并发症,此值在第一周末下降。如果这时CRP大于mg/L,很可能已形成并发症,如囊肿或假性囊肿,可用超声波和放射学检查来证实。如果入院时CRP大于mg/L,可能是出血性胰腺炎(临床灵敏度88%,特异性94%)。
3、生殖器感染,盆腔炎:
无并发症的衣原体如淋球菌的感染不会引起CRP的升高,但是打散到盆腔组织,由急性或慢性盆腔炎可引起急性相反应。在一项研究中,子宫附件炎病例有81%CRP升高,只52%的病例白细胞增多,因此CRP是可考虑作为检查该患者有价值的数据。
4、阑尾炎:
利用10mg/L为临界值,有报道CRP临床灵敏度为68.2%,特异性为75.1%升高的中性粒细胞与之相对为87.2和63%。
5、肺部感染:
肺炎在年老人群中较难诊断,通常不大有发热。在许多情况下CRP大于mg/L,强烈提出细菌感染,如肺炎或化脓性支气管炎。典型的病毒性肺炎不会超过50mg/L。
6、小儿发热:
在儿童中,因病毒感染而导致发热尽管是最多见,但这与细菌性化脓毒症相区别仍比较困难,如中耳炎,气管炎,扁桃体炎,膀胱炎,而且没有必要经常使用抗生素。有结果显示,患者超过12h的儿童,CRP大大高于40mg/L。诊断为细菌感染的灵敏度为79%,特异性90%,如ESR大大超过30mm/h时,显示灵敏度97%,特异性89%,应于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
- 上一篇文章: 文竹好处多,居家必备
- 下一篇文章: 春季怎样预防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