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对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的作用

时间:2017-10-9来源:疾病诊断 作者:佚名 点击:

一、慢性支气管炎与慢性支托管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白色黏痰,伴有细菌感染时,可咳黄色痰。病程较长,冬季易复发。致病原因多是由于吸烟、受凉、伤风、吸入粉尘、机体过敏、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等刺激,使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不断受到刺激而逐渐增厚、狭窄,支气管年迷的黏液腺增加,产生大量黏液,过多的黏液阻塞于呼吸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极易引起感染。反复感染可导致气管支气管黏膜永久性增厚和瘢痕形成,进一步破坏肺的结构。

慢性支气管炎也可以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的主要表现之一。临床上常见止咳、平喘及祛痰药进行对症治疗,急性发作时应使用抗感染药控制感染。

二.灵芝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特点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发现灵芝制剂对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特点如下:

◆根据11个医疗机构例患者的统计,灵芝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总有效率最高可达97.6%,最低为60%,多在80%左右。显效率(包括临床控制和近期治愈)则波动在75%-20%子间。各单位之间的疗效差异可能与病情不同及所用灵芝知己、剂量以及疗程不同有关。

◆疗效出现慢,多在用药后1-2周生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咳、痰、喘三种症状均有交好疗效,延长疗程可使灵芝的疗效提高。

◆灵芝制剂无抗菌作用,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期或合并其他严重感染时,疗效较差,应加用抗菌药物。

◆对中医分型属于虚寒型及痰湿型患者疗效较好,此类患者多表现为体虚、畏寒、咳嗽、痰多、咳白色痰。用药后,患者的增强,耐寒能力增强,不易感冒,咳嗽、咳痰和喘息症状显著减轻。对肺热型及肺燥型患者疗效较差,此类患者呼吸道多有感染,咳嗽、有痰、咳黄色脓痰或干咳无痰。

◆灵芝制剂有明显的强壮作用,患者表现为睡眠改善、食欲增加、抗寒能力增强、精力充沛、较少感冒等。

◆灵芝极少不良反应。根据例使用灵芝制剂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统计资料,在用药期间,灵芝制剂极少不良反应。临床检验也表明,灵芝对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明显毒性作用。这均与中医药学古籍所载灵芝“温平无毒”是一致的。极少数患者在服用灵芝制剂后,可见头晕、口鼻及咽部干燥、鼻出血、胃不适、便秘等副作用。一般无须停药,在用药过程中便自行消失。

1.灵芝的“扶正固本”作用与免疫调节作用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灵芝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并非一般的对症治疗,也不是直接抗感染作用,其作用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2.灵芝的“扶正固本”作用与免疫调节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健康和疾病均属于正邪相争的不同状态,健康是由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但此时并不一定无邪;而疾病则是“邪之所凑,其气必需”,但治疗疾病不一定要彻底消除外邪,只要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不干即可。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与感染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功能障碍有关,其中细菌感染、大气污染是外邪,免疫功能障碍则反映正气虚衰。因而治疗则应扶正祛邪。

3.药理研究结果证明

可见灵芝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疗效主要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预防感冒,减轻一些诱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的慢性炎症变化而达到的。也就是灵芝扶持了正气,增加了抵御外邪的能力,做到了虽有邪,却不可干,达到了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目的。因此,灵芝制剂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主要是通过“扶正固本”作用而实现的。

灵芝所含多糖类和三萜类化合物还有抗过敏作用,如抑制皮肤过敏反映以及抑制过敏反应介质释放的作用则可抑制致敏原诱发的呼吸道免疫性炎症反应,使气管和肺泡中炎症细胞渗出减少,还能抑制炎症介质组胺、前列腺素E2、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的释放。由于慢性支气管炎发病亦与过敏有关,故灵芝的抗过敏作用也涉及其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机制。此外,这一作用也与灵芝能用于预防哮喘发作有关。

4.药理研究结果证明:

灵芝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如促进树突状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功能,增强巨噬细胞与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吞噬功能,直接杀伤侵入人体的细菌、病毒。

灵芝还能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如促进免疫球蛋白生成,增加T-和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促进细胞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2(IL-2)以及干扰素γ(IFNγ)产生等,因而,进一步增强了人体抵抗细菌、病毒感染的能力。

在各种原因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时,灵芝还能使低下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灵芝多糖肽对氧化剂叔丁基氢过氧化物(tBOOH)引起的巨噬细胞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此外,灵芝还能保护气管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杯状细胞和软骨组织,减轻吸入烟雾引起的慢性炎症病理改变。

灵芝有显著的镇咳祛痰及平喘作用,对于缓解此种疾病的咳痰、喘的症状及防止喘息发作有显著效果。其免疫促进作用,又可有效防止反复的感冒,从而减少此病的复发。本品对中医分型属于虚寒型及痰湿型者疗效较好,肺热型和肺燥型则效果较差。其总有效率在80%左右。

体虚多汗特效方

一、体虚多汗

中医认为汗证是营卫不和所致的腠理开合失常、津液外泄引起的非生理性出汗。时时出汗,不热不动也出者为自汗;夜间出汗,醒来即止为盗汗;恶寒战栗,汗出热退为战汗;大汗淋漓、虚冷困乏者为绝汗,如此等等。妇女更年期常出现阵发性出汗,属于自汗;结核病、风湿病常有盗汗;风寒感冒或感染性疾病可有战汗。

肿瘤病人经常出汗过多,原因也很复杂,如内伤虚损、气虚或阴虚、营卫不和等都可以多汗。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医生为了退热,给解热镇痛药过多,例如以消炎痛栓肛塞;或输液速度过快,一些化疗药物可引起发热出汗;或采用“热疗”等都可发生多汗。如果长久大汗淋漓、汗出如油、阳气衰微、四肢厥冷,应   中医治疗多汗是根据病因病机采用不同方法,如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滋阴降火、回阳敛阴等。中医称“汗为心液”、“汗者,精气也”,对多汗证应及时处治,常用的止汗固涩中药有麻黄根、龙骨、牡蛎、浮小麦、糯稻根须等。

二.体虚多汗灵验方:方药:生黄芪80克,防风12克,白术15克,党参12克,麻黄根12克,五味子12克,浮小麦一把,服14剂后,自述自汗明显减少。继用该方加减治疗,生黄芪用量在60~80克,前后共服30余剂,诸症消失,半年后随访疗效巩固。治动则尤甚,稍有重体力劳动则大汗淋漓,伴畏恶风,乏力,便溏,舌淡,脉沉无力等。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南昌哪家好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专业


转载注明  http://www.jsqch.com/jbzd/5600.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急性支气管炎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