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学院火了
时间:2024/10/20来源:音乐舞蹈前景 作者:佚名 点击:次
▲两江新区康美街道金竹苑社区,居民范平(左二)在巧思手工社团教居民剪纸。(摄于年12月1日)▲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73岁的尹必芝和71岁的尹必珍姐妹(右)和邻居们一起跟着老师临摹油画。(摄于年12月21日)(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记者张锦辉摄/视觉重庆)▲两江新区康美街道金竹苑社区,金鸣乐民乐社团成员为两江新区“社区学院”点赞。(摄于年12月9日)特约摄影辛飞/视觉重庆▲两江新区康美街道金竹苑社区本勋广场,张丽玲(左一)指导“起舞榕树下”社团排练舞蹈。(摄于年12月9日)▲两江新区康美街道金竹苑社区本勋广场,太极拳社团学员在打拳。(摄于年12月9日)▲两江新区“社区学院”精彩视频扫一扫就看到去年12月21日上午,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一间小小“画室”里,11位学员专心致志跟着老师冯小玲临摹油画《浪漫的海滩》。“不着急,我们从帆船开始,先构图……”在冯小玲的耐心引导之下,学员们的创作渐入佳境。73岁的尹必芝学绘画1年多了,她说,在这里,自己不仅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和生活之趣,还参加了社区举办的画展,心中自豪满溢。在两江新区康美街道金竹苑社区诗歌沙龙社团,26岁的学员简媛将所学“变现”:在不久前的公司活动中,她主持节目得心应手,同事们都为她点赞。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在文化、艺术、审美、心理等精神文化方面的美好需求快速增长,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如何实现“兜底民生”向“品质民生”转变?两江新区在全市首创“兴趣两江”居民服务项目,试点通过开设“社区学院”,引导居民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等自主分组建立社团,开展全生命周期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试点两年来,两江新区依托“社区学院”开设的“兴趣课堂”深度链接居民,构建起兴趣、培训、活动、展示、评价一体化的服务闭环。1兴趣成了凝聚力“订单式”开班搭建群众精神家园“我们街道有大量公租房居民,如何把他们团结起来?没有文艺特长的人也有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供给怎么增强?社区可不可以从一个单纯的生活空间变成精神家园?”康美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斌坦言,这是他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作为两江新区开发建设最早的混合型社区,在逐步完善居民养老、托幼、安全等刚性需求的基础上,居民的文化、艺术、心理等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如何打造“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淳风气”的群众精神家园?经过综合研判,两江新区决定以居民的共同兴趣爱好为突破口,搭建良性互动平台,开设“兴趣两江”“社区学院”,并在康美街道金竹苑社区及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开展试点。“社区学院”第一要务是聚人气、升热度。两江新区给出的方案是“投其所好”,发动居民自主定制兴趣社团课程表,并据此提供“订单式”服务。康美街道先后12次深入金竹苑社区的小区、周边园区,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讨论、街边随访等形式,对居民是否支持兴趣班、需要开办哪些兴趣课程、对课程有何期待以及社区有多少文艺能人、群众有哪些兴趣爱好等17个问题展开问卷调查。一时间,“社区兴趣班”成为金竹苑的“热词”,居民的“兴趣订单”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社区。在广泛调查摸底、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金竹苑社区建立了艺术、体育、科技、文化、便民服务等5大社团联盟,下辖巧思手工、启迪智慧、碗碗茶闲聊、“快乐节拍”非洲鼓、创客等34个社团。同时建立由康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担任社团联盟总指挥、社区党委书记担任副总指挥、5大社团联盟盟长和34个社团团长为指挥员的工作专班,确保周周有课程、月月有活动。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则通过小院议事、真情走访等调研,利用
- 上一篇文章: 祈福英校精彩课桌舞,动感庆回归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