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子这个称呼,到底合适不合适演艺界尴尬了
时间:2025/5/15来源:音乐舞蹈资源 作者:佚名 点击:次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www.bdfyy999.com/m/先来看看戏子称呼的由来。古代把唱戏的称为戏子,是带有贬义的称呼。早在奴隶制年代,奴隶主一般对歌舞都有着特殊的喜爱,他们喜欢通过观赏奴隶的音乐舞蹈来寻欢作乐,这些奴隶就是最早的戏子。进入封建社会,这种歌舞表演从皇宫贵族走向民间民众,这些人的社会地位很低,甚至连娼妓都不如。近代,从皇宫贵族堂会走出来的戏曲名角,汇同民间的戏曲影剧表演者,构成了所谓的“戏子”阶层。不过,他们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比如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像梅兰芳,已经成了被仰视者。新中国成立后,“戏子”们成了文艺工作者,成了社会的主人,水平高的被称作大师,相声大师侯宝林还被请到了最高学府做教授。文革中,样板戏洪常青扮演者刘庆棠当上了文化部副部长。改革开放后,演员英若诚(英达之父)也当过文化部副部长。如今,时代应该比较进步了,可能是历史螺旋发展使然,“戏子”之说甚嚣尘上。我以为,这是不太好的现象。我们现在追求的是一个平等的社会,平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可是现实中还远远没有达到。比如,达官贵人前后的远接高迎,对一些所谓下等人的鄙视等等。现在一些影视明星被追捧,引起了另一些人的心理阴影,他们心理不平衡,勃然大怒,义愤填膺,捡起了已经进入历史博物馆成为老古董的一个词汇——戏子,像扔炸弹一样扔出去。孰不知,伤的不只是那些明星,连那些群众演员也会伤痕累累。越是开明的社会,人就会越是平等。高官可以骑自行车上班,下班后会亲自到菜市场买菜,然后回家做饭,老百姓也会不卑不亢,泰然自若,人们也就不会攻击演艺人员。文艺工作者作为社会一分子的存在,有其合理性。现在大家吃得饱,穿的暖,精神上的需求就越来越大。电影、曲艺、歌舞、戏剧等舞台需要大批的文艺工作者去演绎、去表现。极个别的明星收入会比较高,这是市场经济体制所为,可以通过税收、法律来反馈和控制。一味地用“戏子”称呼来打压演艺人员,就显得虐气十足,充满负能量。不仅粗鲁,而且弱智。仔细分析这些攻击“戏子”者,可能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所谓忧国忧民者,他们以戏子误国为由而摇旗呐喊;另一部分则是酸葡萄党,他们一般也是处于社会底层,自己混的不行还心理不平衡,甚至还让自己的孩子去学跳舞学唱歌,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出人头地,与此同时,出于羡慕嫉妒恨的心理去攻击艺人。不管怎么说,戏子这一称呼都是不妥当的。有句话说得好,叫做:有话好好说。
- 上一篇文章: 我国古籍里,动物中的四大音乐家凤龙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