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区的天和刘西林

时间:2024/3/11来源:音乐舞蹈资源 作者:佚名 点击:

有治好白癜风的患者吗 http://pf.39.net/bdfyy/bdfyw/150824/4684514.html

年10月1日,伴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的名军乐队队员奏响了《义勇军进行曲》、《解放区的天》等曲目,这些雄浑激昂的乐曲便成中国阅兵仪式上的标配。成为中国各类庆典仪式上保留曲目。

年10月2日人民大会堂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建国后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国革命历史大型歌舞作品。参加演出的专业文艺工作者和工人、业余合唱队员达人之多,宏大的场面,多种表演艺术形式,而载入新中国文艺史册。位于第五场《埋葬蒋家王朝》中的歌曲《解放区的天》,以其喜庆的锣鼓节奏,明亮欢快的旋律,受到到人们的喜爱,得以家喻户晓,而其作者却长达半个多世纪无人知晓,他就是刘西林。

刘西林,河北省沧县人(现为南皮)。生于年12月10日,年12月4日去世。年参加革命,年18岁的刘西林参加八路军,年初被分配到贺龙领导的一二〇师战斗剧社,在剧社当过演员、编剧、导演,也从事一些民歌的记谱和配歌工作。年组建晋西北军区战斗平(京)剧社;年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年返回晋绥。创作了秧歌剧《逃难》、《夫妻拜年》、《劳动英雄回家》(与王炎合作)、《跳大神》,话剧《冲突》、《活路》、《回家》,眉户剧《张老汉劳军》;导演了话剧《还是好好干》等,其中《劳动英雄回家》获“七·七·七”文艺奖。年被派往延安鲁艺学习。建国后,历任东北电影厂副厂长;吉林省文化局副局长;国家对外文委演出公司副经理、中国人民对外友协副秘书长、驻外使馆政务参赞;年离休后兼任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副秘书长,北京民族民间文艺研究会会长,延安大学校友总会理事,参与编著《贺龙与战斗剧社》。

 创作背景

《解放区的天》创作于年。在此之前的年,由于日本侵略军进攻和“扫荡”,和国民党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的经济发生了严重的困难;为了战胜困难,坚持抗战,年底,党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军民英勇顽强,与反“扫荡”、反“清乡”针锋相对,延安上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同年,刘西林被派往延安鲁艺学习。5月份,毛主席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针对延安文艺界的现状和问题,联系“五四”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经验,从马列主义理论的高度,科学地阐明了文艺工作的方向、道路问题。众多文学艺术家纷纷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与劳动人民在一起,深入生活和采风。

这一年世界反法西斯阵线转入了对法西斯阵线的进攻,全国抗日战争由战略相持阶段逐步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转折一年。当年春节,延安兴起了新秧歌运动,形成一股空前的群众性文艺热潮。当年与陕北一河之隔的晋绥边区也闹起了新秧歌,有一出小秧歌剧《逃难》里有一首插曲,后来传遍全国,它就是《解放区的天》。

这首歌开始叫《边区的天》。因为当时的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于多个省交界的地方,被称作“边界”。到了抗日战争前后的民主革命时期,几个省接连的边缘地带建立的根据地,又被称为“边区”。《边区的天》这首歌的创作与流传区域就在当时的晋绥边区。在这期间,由当时执政党国民党控制的区域叫作国统区,由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区域被称作解放区,根据作家柳青在小说《种谷记》中描述,大约年春天《边区的天》就已传遍陕甘宁边区,接着又传到其他地区。所以后来歌曲就变成《解放区的天》了。

曾任秧歌剧《逃难》导演的董小吾回忆说,年春,我们战斗剧社带着“秧歌运动”的精神,在返回晋绥边区的途中及其以后的一段日子里,创作演出了一大批深受群众欢迎的秧歌剧,《逃难》就是其中的一个,作为该剧主题歌的《边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即是在这样背景下创作和演唱出来的,地点是山西兴县,词作者是刘西林,曲作是刘西林记忆中的河北民歌。

作者刘西林回忆说,年春,我由延安鲁艺调回晋绥军区战斗剧社工作,在大秧歌运动中,我写了一个秧歌剧名叫《逃难》,剧情很简单,是描述河南省国民党统治区一家三口人,为了躲避水灾、旱灾、蝗虫、汤恩伯四害之苦,逃难到了共产党领导的晋绥边区,在边区政府和人民的热情关怀和帮助下,幸福地安下了家,过上了好生活。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我就把地道的民间传统曲调《十二月》填上了新词。这首歌的曲调的内容是数唱十二个月的,流行于我的家乡沧县南部和盐山一带,历史很悠久。,我童年时代,就曾见到父辈们每年春节踏着这个曲调的节奏,边舞边唱《十二月》,表达广大农民渴望太平生活的心情。我十几岁时,亲身参加了这些活动,所以时隔多年,对这首歌曲仍然记忆犹新,“正月里来正月正,家家户户挂红灯”以及“呀呼咳呼咳……”的旋律经常在他耳边回响。作为该剧的主题歌以歌颂共产党的领导。记谱时忠实原曲调,只是根据新词的字数增加了几个音符,演出效果很好,随着解放区的不断扩大,它的唱响范围也很快风靡全国。

版权之争   

由于历史和其它原因,有些作品只在口头上流传,并未正式出版,很多音乐作品没有署名,其中就包括这首《解放区的天》,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标为“佚名词曲”。但是后来这首歌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厅悬挂的这首歌曲,以及《中国音乐大辞典》、《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学参考资料》、《中国音乐家名录》等一些影响颇大的音乐出版物在注释这首歌时,都把作者误署为陈志昂。

据说原因是陈志昂曾于年冬根据山东胶东郭城的秧歌调创作《儿童团的红旗迎风飘》一曲,与《解放区的天》的曲调相近,使陈志昂错以为《解放区的天》是根据《儿童团的红旗迎风飘》填词而来。后证实《解放区的天》是刘西林根据河北民歌直接填词而来,得知后陈志昂认可了这一说法,并在《齐鲁乐苑》上发表的《抗日及解放战争时期我在胶东地区的音乐活动》一文中,对此歌又作了一些说明。陈志昂否定了他是《解放区的天》的曲作者,但这并没引起出版界的注意,而且继续以讹传讹。

离休前曾任解放军军乐团团长的李桐树同志是当年小型秧歌剧《逃难》的音乐伴奏,于年他就在《人民音乐》撰文呼吁更正《解放区的天》署名问题。

年刘西林病逝,年他的遗孀胡守云女士将刘西林发现有侵权现象的5家出版社以及售书方北京新华图书有限责任公司告上法庭。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歌曲《解放区的天》的侵犯著作权纠纷一案进行了公开审理,被告中国唱片总公司被判承担停止侵权、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的法律责任。事情最后才算水落石出。陈志昂对此毫无异议,当即表示:“为这一悬案终于得到解决而高兴”。

素材溯源

《解放区的天》能够风靡全国,首先是适应了当时的形势。在毛主席《讲话》的指引下产生的优秀作品,反映了解放区人民欢欣鼓舞的心情。

而载歌载舞的秧歌也正是一种适合的表演形式。

无论是延安的陕北秧歌,山东秧歌,还是冀中秧歌,同属汉族的北方秧歌。各地所扮演的人物,道具(彩扇,花伞,手帕等)大同小异。广义上讲,作者老家一带的高跷,竹马,旱船,什不闲儿等民间表演艺术,都属于秧歌。当地俗称“扭秧歌”,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时演出,以欢庆和祈求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秧歌的演唱主要由锣鼓打击乐和热烈的唢呐伴奏,唱词也会即兴创编。这种民歌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口头即兴创作,再经过无数人在历史中不断加工改编的艺术,它体现了传播中的集体智慧。在地域环境,风俗方言,人员流动变迁中,而产生变异性。从《解放区的天》能够很快在全国流行,也可以看出民歌作为另一种语言,有着被认可后的广泛传播性。

《解放区的天》的音乐产生于流行于河北沧州东南部一带的民歌《十二月》。两者在音乐上相差无几。沧县,南皮与盐山交界的地区历来兴盛于载歌载舞的民间传统艺术,如《盐山武术扇》《南皮落子》《花狸虎》以及各种秧歌。在如春节等重大节日,农村的父老乡亲便聚集一起,兴高采烈的敲起锣鼓,穿上彩服,连唱带跳的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十二月》便是演唱的曲目之一。同样的曲调,演唱十二段歌词。

这首歌曲属于汉族典型的五声音阶,宫调式。前两句为完全重复,接下来尚有羽调式色彩。歌曲的后半部分完全是轻巧的衬字。风格明朗活泼,速度轻快,节奏密集紧凑,16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主。短小的结构,易记的旋律锣鼓的气氛,让人们能充分的表达欢庆的愉悦心情。特别是《解放区的天》采用了齐唱和轮唱的演唱形式,歌声产生了此起彼伏的效果,旋律简洁而不单调。更能表现人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胜利的恢宏场面。

也像其它民歌一样,随着时代的变化,唱词会不断变化,曲目的名字也会改变。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全国进行所谓民间艺术《十大集成》时,沧州搜集到的与《十二月》同样的旋律,名称是《十个字》,每段歌词用一个字引出很多历史人物。而《十个字》又被作为《花狸虎》的音乐使用。

这个音乐在现代更多的被使用在《花狸虎》。成年的男舞花狸棒头戴老虎帽,用虎蹲,虎跳,扭腰,晃头动作;女的用拧花,闪腰,跟跨,跳步舞扇。而《花狸虎》有成人表演转为少儿舞蹈形式。一些少儿头带虎头帽,身穿虎饰,打起花狸棒,另一些人手拿扇子手绢相互配合,表现少儿的天真诙谐,活泼可爱。

从这首民歌的改编中,我们更可以看出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以及传承和弘扬的重要意义。

本人用此音乐重新填词,改编为少儿合唱。歌词改用家喻户晓的勤奋、智慧、勇敢的少儿故事来代替。被载入冀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二年级下册。改编的舞蹈音乐用做少儿舞蹈《武乡虎娃》,曾参加了年的《中国国际儿童艺术节》。改编的舞蹈音乐用做另一个少儿舞蹈《花狸虎》,也在河北省获奖。

撰写此文,是为表达对家乡老一代革命家,艺术家的致敬与深切怀念之情!

作者简介:

常连祥,河北沧州人。毕业于河北师大音乐专业。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电视音乐研究会会员,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高级考官,沧州电视台主任编辑。客座于沧州师院。

自进行音乐创作以来,先后在《歌曲》、《词刊》、央视等省级以上发表、刊登并播放各类音乐作品余首(件)。并被张也、刘斌、杜春梅等歌唱家演唱。部分作品被收入到《中国歌词作家作品选》、《施光南作品首》、《中外抒情独唱名曲选》(续集)及其它作品专辑。其中音乐艺术片《枣乡情》(主创)获全国“金牛奖;歌曲《闹春》、《我的北方》分获全国广播新歌征评、全国当代农民征歌创作奖;舞蹈音乐《晚霞新韵》获全国第十届群星奖金奖;杂技音乐《晃板》、《顶车定车》分别参加了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和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戏剧音乐《纪晓岚》、《老嘎爷挡车》分别参加了河北省戏剧节并获奖;音乐故事《何满子》获中国音乐故事征评三等奖。

近年来,致力于本地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和创作,

转载注明  http://www.jsqch.com/jbys/14284.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音乐舞蹈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