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迎战rdquo流感,你

时间:2020-11-13来源:疾病预防 作者:佚名 点击:

“迎战”流感

近期,流感肆虐,发病数暴涨,与以往相比,门急诊运行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医院高度重视,张彤院长深入夜间急诊进行巡诊慰问,排查诊疗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副院长周永华、朱强等院领导,深入科室,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围绕就医体验,制定具体的应急方案。

在儿科人员安排上,儿科门诊五个诊室全部开满,急诊儿科双人值班,医务人员每天主动加班,任劳任怨,保障每位患儿都得到合理诊治。

在辅助科室应对上,检验科、药房高峰期增加窗口,相关医技科室进行弹性排班,输液室拓展输液区域,增加8名护士,增加输液座椅78个,门诊60余台自助挂号机、缴费机投入使用,二十多个收费窗口同时开放,有效缓解门诊“三长一短”现象。

在诊疗秩序维持上,每周一、周二上午,行政党支部、门诊党支部分别有10名党员,在人流密集区域,提供导医导诊、秩序维护、健康咨询、文明倡导等服务;同时,发动全心全爱志愿者们,医院保安,倡导文明就诊,维持诊疗秩序等。

一系列的应对举措,门急诊等虽然忙碌紧张,但秩序井然,保障了患者得到及时便捷的诊治。

那么什么是流感?流感如何传播的?流感确诊后该怎么办?下面的知识告诉你!

什么是“流感”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由特定的流感病毒引起的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丁四型,人感染的流感病毒主要为甲型和乙型。

流感病毒容易变异,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能发生暴发疫情。

易感群体

WHO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20%~30%的儿童罹患季节性流感,儿童流感年感染率较高,其中5~9岁年龄段的儿童感染率最高。

流感的传播

主要传播源:患者、隐性感染者(携带流感病毒,但还未病发的人群)。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7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及危重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主要传播途径: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

传染高峰期:流感患者发病后的24-48小时是病毒排出的高峰期。大龄儿童为5天,低龄儿童发病时排毒量与成人相同,排毒时间会更长;婴幼儿长期排毒很常见(1周);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患儿排毒时间更长。

流感症状

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部分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可出现并发症。肺炎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伤、肌炎等。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儿童流感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与成人相似。儿童感染乙型流感,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与成人相比,儿童流感的发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喉炎、急性中耳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较成人常见。

很多家长仍然很难区分

普通感冒和流感!

小编带你一图了解!

1.家长和儿童如何做?

1.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触摸眼睛、鼻或口腔后、外出回家后;

2.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

3.应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需要接触时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

4.家庭成员感染流感,建议尽可能隔离,减少与孩子接触;

5.根据气温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充分休息、平衡膳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6.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2.学校、托幼机构如何做?

1.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流感相关防治知识健康宣教;

2.倡导环境卫生、科学洗手等卫生行为,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员工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3.加强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办公室等学生和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环境卫生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加强晨检和学生因病缺课监测,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发烧、咳嗽或咽痛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家长,带孩子就医。发现流感样疫情要及时报告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3.儿童确诊流感后怎么做

(1)家长怎么办

1.孩子感染流感应尽早隔离治疗;

2.让孩子注意休息,适当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

3.房间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照顾患儿时,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防护(如戴口罩、接触之后洗手等),避免交叉感染;其他家庭成员应尽量减少与患儿的接触,尤其是未感染流感的孩子。

建议家长让孩子暂时不要去学校,居家休息,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场所。

(2)学校、托幼机构怎么办

1.加强监测、及时报告

强化每日晨午检制度、因病缺课、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发现流感样病例短期内异常增多,应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同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做好病例管理

发现流感样病例,应及时为其佩戴口罩,并通知家长带孩子就医或回家休息,及时跟进孩子的病情进展及转归情况。

3.保持良好的环境和个人卫生

注意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公共场所应定期打扫卫生,保持环境清洁。指导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共用毛巾等。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子遮住口、鼻,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出现流感样症状后或接触病人时要戴口罩。

4.积极做好健康宣教

开展健康宣教,可采用宣传画、板报、折页等形式宣传卫生防病知识,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5.其他措施

发生疫情的学校和托幼机构,根据疫情发展趋势,减少或避免组织集体活动。必要情况下可根据专家建议采取停课、放假等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文稿:林满萍朱小华

整理/编排:常乾坤

审核:王玉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注明  http://www.jsqch.com/jbyf/9372.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急性支气管炎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