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姓埋名28年,只为原子弹,邓稼先除了荣

时间:2023-3-6来源:音乐舞蹈优势 作者:佚名 点击:

年10月16日晚上,毛泽东主席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让正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职人员的周恩来,宣布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今日北京时间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全场顿时欢声雷动,周总理风趣的说,大家乐意欢呼,可以鼓掌,可不要把地板跳塌了哟”

第二天周总理在向第二届人大常委会作报告的时候说随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现在应该是扫除一切自卑感的时候了”。这声巨响,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也让世界真正听到了被列强欺压数百后的新中国人民从心底里迸发出的不甘屈辱和落后的怒吼声。

然而是谁让新中国凭借这声巨响和蘑菇云在世界强国面前挺直腰杆?他是邓稼先!

邓稼先,年生于安徽省怀宁县白麟坂的铁砚山房,他是新中国首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核武器研制工作的领导人和奠基人,从原子弹、氢弹的试验成功,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邓稼先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父亲邓以蛰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现代美学家,在邓稼先还不到一岁的时候就被抱到北京了,那时候父亲已经学成归国,在北京大学当教授,学识渊博的父亲在子女们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就开始让他们读四书五经,同时要求他们读世界名著,学习英文数学等。虽然父亲对孩子们的学习要求很严格,但并不以孔孟伦常的严厉规矩来束缚孩子的天性。中学时代的邓稼先已经不再是个顽童了,他变得越发喜爱数学和物理。

在北京崇德中学时邓稼先除了成绩优异之外,人生观也已经慢慢趋于成熟,就在他的思想开始成型之时,在北京的平静学习生活被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了。

年7月29号北平沦陷,日军每攻占我国一座城市之后,都要强迫市民游行,庆祝他们所谓的“胜利”。占领北平的日军也玩起了游街示威一套,邓稼先实在无法忍受这种屈辱,在众目睽睽之下把一面日本旗撕得粉碎并扔在地上狠狠地踩了几脚。

这件事发生之后后父亲的一个挚友登门时劝他说,此事迟早会被人告发,还是让稼先尽早离开北平吧。无奈之下,邓以蛰让大女儿带着弟弟南下昆明,临走时父亲对儿子说:“稼儿,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学文,要学习科学,这对国家更有用”,其实邓以蛰并不是个科学救国论者,他仅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寄希望于邓稼先。在和弟弟邓槜先告别的时候,说:“毛弟,我现在只有仇恨,没有眼泪!”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表明此时虽然年轻的邓稼先已经是一个成熟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了。

年春夏之交,姐弟俩从北平动身了,当年去昆明的路可不像今天这么好走,而且因为有战事,所以还得绕着走。她们南下到了上海,然后经香港辗转多地才于当年夏天到达昆明。

有一天他走在江边的山路上,正好遇见日机轰炸,一颗颗的炸弹落在民房上大火升腾、浓烟滚滚,邓稼先只好和路上的人一样。贴在山边的石头上。眼看着敌机肆虐,地面上却毫无任何抵抗。这时候身处险境的邓稼先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备受欺凌的落后国家,即便是在远离战斗前线的地方也绝对不可能有真正太平的日子。

年秋天,邓稼先考上了西南联大物理系,西南联大的众多名师和严格的教学,让勤奋好学的邓稼先在学习上游刃有余,毫不费力,他的各个科目都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得到西南联大很多教授的认可。

当时有一首《中国男儿》的歌曲被学子们广为传唱:“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我有宝刀,慷慨从戎,击楫中流……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列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邓稼先和众多的学子们就是唱着这样一首令人振奋的歌曲,在中国任人宰割的年代,苦苦的追寻着中国的强国之梦。

年夏天,邓稼先受聘北大物理系助教,回到了阔别6年的北平,在北京大学当助教期间,他认识了两个和自己的一生有重大关系的两个学生,第一位是日后默默支持他的妻子许鹿希,而另一位是当时在物理系读书以后成为合作伙伴的于敏。

在北大任教,邓稼先开始接触到毛泽东的文章,他坚信中国共产党必将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中国,它一边当助教,一边还继续努力学习备战留学美国的考试,年他顺利地通过了考试。第二年秋天,邓稼先从上海启航向大洋彼岸驶去,临行前,他一个好朋友对他这样说:“中国的天快要亮了,你应该留在祖国才对”。邓稼先听了之后笑一笑,说:“将来祖国建设需要人,等我学有所成后一定回来!”

邓稼先远渡重洋在美国的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此时他的同乡,出生于安徽肥西的杨振宁早在年就去了美国,年就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学位,此时正留在美国做博士后。他们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一起在北京崇德中学读书,那时候,杨振宁给了小他两届的邓稼先很多学习上帮助,他们情如亲兄弟,后来又都先后远赴美国学习物理,两个人成绩都是数一数二的。

在西南联大邓稼先打下的坚实基础,在美国学习的时候,就显露出来了。邓稼先不仅各门功课成绩优异,拿到了奖学金,而且第二外语他一次都没上过课,居然还顺利通过了考试。这样邓稼先就可以集中精力钻研物理学,别人需要3年的博士课程,邓稼先仅仅用了1年11个月就修完了所有学分,并完成博士论文《氘的光致离化》,而且顺利通过了博士答辩,成功获得博士学位。

就在拿到博士学位证书后的第九天,邓稼先履行了他两年前离开中国时做出的“我学成一定回来”的承诺。

年10月回到祖国的邓家先很快就被安排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此后8年是新中国建设的黄金时期,也是邓稼先一生中最轻松幸福的时候。他娶许鹿希女士为妻,生一儿育一女,而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儿时的顽皮天性在这段时间里也显露出来了,总是带着带孩子们出去游泳,捉蛐蛐,抓青蛙……生活工作都充实自在而幸福。

年杨振宁在瑞典获得诺贝尔奖,此时他正在享受着世界顶级的荣耀。可他哪里知道一年以后,邓稼先就开始在中国西北的大漠深处风餐露宿,用最原始的方法探索原子弹的奥秘。

年8月的一天,34岁的邓稼先被当时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叫进了办公室,对他说说了这么一句话:“中国要放一个大炮仗,要调你去参加这项工作”这句话一说出来,就开启了邓稼先长达28年的隐姓埋名的岁月。从此他和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中国整个从无到有的核工业的诞生和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接到任务后,邓稼先很快就从亲戚朋友的视线中消失了,他必须隐姓埋名,不能发表学术论文,不能在公开场合作报告,不能随便与别人交往,不能对别人甚至自己的妻子说自己在哪里,在干什么,上不能告诉父母,下不能告诉妻儿,只能置身在茫茫的荒漠当中,几十年如一日的做着核理论研究。

他心里清楚能够加入到这个特别团队里边,是党和国家的信任,是让他之前所学有广阔的用武之地,同时他也清楚新中国需要原子弹一壮国威。

他临走时什么也没有告诉妻子,只是留下了一句话:“做这件事,我死而无憾!”

年8月邓稼先调入二机部九院出任理论部主任,担任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

原子弹,谁都没见过,摆在面前的就有一片空白……,从哪里入手?这是邓稼先首先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作为核弹的总负责人,邓稼先肩上的担子到底有多重不言自明。

当时这样一个比喻叫“龙头三次方”。是这样说的,核武器的研制龙头在二机部,二机部的龙头在九院,而九院的龙头在理论设计部,而理论设计部的龙头就是邓稼先。

多年以后,他的妻子许鹿希女士回忆说,“在这段时间他非常沉默,即便有时候在家里说起有趣的事,他开怀大笑但他会突然中断笑声,我感觉到他整个人被分成了两半。工作那一半,永远在运转,即使放松下来,也只是短暂的一瞬间”。

此时妻子发现爱人最喜欢听的贝多芬的曲子由《田园交响曲》换了《命运交响曲》。这个时候,作为邓稼先背后的女人,许鹿希非常明白,此时自己的爱人正在经受着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的双重折磨,他需要从这首音乐里汲取勇气和力量。假如命运就是原子弹,他要紧紧握住命运的咽喉。

最终他的思考有了结果,邓稼先找到了原子弹的“咽喉”,他决定从“中子物理”、“流体力学”、“高温高压下物质性质”三个方向,作为研究的主攻方向,按照这三个方向,迅速把理论部的成员分成三个公关小组。邓稼先作为总负责人,总是在关键节点上严苛把关。

一天晚上设计部的工作人员通宵工作,终于算出了一个数值,当他们一大清早把辛苦一晚上得到数值告诉邓稼先的时候,他一脸严肃的说“这不对,重算!”为什么他在没有计算的情况下就否当了同时辛苦一个晚上的成果呢,因为,他自己在之上粗略估出一个数值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就时错的,后来的重新演算结果表明邓稼先是对的。

原子弹研制一开始有苏联专家的帮助,然而年苏方种背信弃义撤走了所有专家并销毁了所有资料,这给中国核弹研制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曾经苏联专家随便说的一个关键数值,设计人员经过计算得出的结果和苏联专家的不符合,于是邓稼先带领团队反反复复演算无数遍,到后来,演算纸从地面都堆到了屋顶,最后证明苏联专家的数值是错误的。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对这次演算有一个高度的评价,说“它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

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大型计算机,所有的计算使用的都是非常原始的算盘、计算尺,手摇计算机,甚至纸和笔。每一个数值都要反复核对,确保准确无误,一个关键数据算一遍要有上万个网点,每个网点要解开五六个方程式,算完的一捆一捆纸装在麻袋堆满了整个办公区。

年经过整整三年的计算,邓稼先带领的科研工作者终于绘制出了原子弹的宏伟蓝图,而这个蓝图完全是中国人一天一天,一步一步自己摸索出来的。

年10月16日,在中国的西部荒漠腹地随着一朵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一声巨响震惊了世界,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了。

年,杨振宁首次回国访问,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和20年杳无音信的挚友邓稼先见了面。此时,早已获得诺贝尔奖享誉全球的杨振宁并不知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主要功臣就是他的发小-邓稼先。

在杨振宁返程上飞机的时候,他问了邓稼先一句话,“听说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研制有美国人参与,是这样的吗?”邓稼先只是微微一笑,没有正面回答,当他最后得知,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自主研制,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时,杨政宁痛哭流涕……

很多人其实不知道,早在原子弹爆炸一年前邓稼先率领原班人马已经开始了氢弹的理论设计。原子弹是利用核裂变过程获得能量,而氢弹是利用核聚变的原理获得能量,两者理论过程刚好相反。在氢弹设计中,邓稼先和亦徒亦友的于敏解决了一系列基础的和关键的理论问题。

年,在上一年的理论方案的基础上,邓、于两人带领团队经过两次热核试验,证明此方案是正确的。

年6月17号,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从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4个月时间,苏联用了4年时间,英国用了4年7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时间,中国在邓稼先团队的努力下仅用了2年8个月时间,从这组数据的对比,足见这个团队有多牛。

很多人一直有个疑问,邓稼先为原子弹和氢弹做出如此重大的贡献,国家到底给了多少奖金给他。

年老朋友杨振宁到北京探望邓稼先,他也好奇地问起了这个问题:“除了两张奖状,国家还奖励了你多少钱?”

问到最后,许鹿希说:“奖励了是10元”,邓稼先补充道:“不,是20元,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遗憾的是,设计核弹的伟人为了这份事业竟然被核弹所伤。

年在一次核试验中,核弹从高空直接摔在地上,而且没有蘑菇云。当时作为理论设计总负责人的邓稼先不顾旁人劝阻他,硬是登上吉普车,亲自进了现场,寻找碎片。然而,正是这次他的身体受到了一次致命的伤害,放射性钚侵入身体,被骨髓吸收。年他得了癌症,身体里大面积的出血,止都止不住,医院。

即使躺在病床上,邓稼先也没有忘记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在这段时间,他和老搭档于敏等人又做了一件事。这件事是他人生中最后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邓稼先向中央提出了一份建议书。他认为,世界和大国的理论水平已经接近极限,并且,他们已经可以达到计算机模拟实验的程度,不需要再进行更多的核试验,因此,完全可能通过限制别人是来维持自己的核大国地位。如果其他核大国这样做,那么,对于正处在发展关键阶段的中国核武器工业将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

年3月18号,病情严重的邓稼先忍者身体的剧痛给当时九院的副院长胡思得写了一张便条建议书:

“老胡,我明天还要动一次手术。来文我看了两遍,我觉得可以了,但最后一段要从星球大战,如激光、电磁轨道等高技术联系起来,申述一段,然后由我和老于签名。抬头是核工业部,国防科工委”。

邓稼先敏锐的眼光使中国的核武器发展继续辉煌了10年,终于赶在全面禁止核试验之前,达到了实验室模拟水平。

年6月,隐姓埋名28年的邓稼先的名字突然同时出现在全国各大报纸上。然而仅仅一个多月之后,新中国一代核物理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与世长辞。

在临终时刻邓稼先叮嘱身边的人最后的一句话“是不要让别人把我们落得太远”。

年7月29号邓稼先逝世十周年纪念日,中国进行了最后一次核试验。第二天,中国向全世界宣布暂停核试验。



转载注明  http://www.jsqch.com/jbby/13462.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音乐舞蹈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