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再现美术经典中的党史故事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讴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成就,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等单位制作的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目前正在央视综合频道热播。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设置虚拟演播室,邀请权威党史专家和美术专家为观众讲述画作展现的党史故事和创作故事。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以多媒体方式配合专家讲解对画家的画面构图、人物形象等进行立体呈现。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综合运用诗词、影视、歌曲、动画等多种元素和丰富的表达方式讲述党史故事。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选取了幅红色经典美术作品,邀请权威党史专家和美术专家为观众深入浅出地讲述画作展现党史故事和背后的创作故事,并以多媒体融合方式创新观看体验。正如该节目总顾问、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所说:“《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创新了党史叙述方式,以党史经典美术作品所代表的最重要的历史时刻为切入点,综合运用诗词、影视、歌曲、动画等多种元素和丰富的表达方式,准确地讲述党史,宣传党史,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形式特别新颖,特别有吸引力,寓教于乐,让人主动追看,非常难得。节目不仅有对作品的赏析,还有对创作的介绍,辅以叙事上的时空交流,让人们看到了一代代美术家在艺术成长上与党史的有机联系。”
这档节目不仅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样本,也为文艺工作者如何研究好、创作好、展示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故事带来启发。
01
以画为体以史为魂
“大手笔”“小细节”相得益彰
▲启航——中共一大会议(布面油画)×厘米年何红舟、黄发祥中国美术馆藏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第一集介绍的是年由何红舟、黄发祥两位作者共同创作的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作品采用写实主义手法,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登船启航的这一历史瞬间。中共一大会议召开日期是如何考证出来的?什么是“红船”精神?画家为何选择“上船”作为表现瞬间?画作中的两位女性形象分别是谁……随着节目的层层推进,党史专家邵维正和美术评论家殷双喜两位演播室嘉宾配合影视资料和动画细致生动地回答了主持人抛出的问题,带领观众走进历史人物和创作者的内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认为,《美术经典中的党史》通过党史叙事和美术作品解读双重视角、双重语境的建构,以重读美术经典的形式讲述党史故事,切实践行了讲好中国故事、阐释时代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文化使命,为讲党史、学党史提供了新的方式,体现了高度的政治站位和文化自觉。“该节目以跨学科的视角,兼顾党史叙事和美术本体,以画为体,以史为魂,以党史历程为依据,在作品选择上突出经典性,形成既有按时间线索的递进,又有重大事件的横向展开。在主持人的现场调度、党史专家与美术专家的解读下,让观众从美术作品进入党史,通过图像记忆加深认识党史,在欣赏美术经典的过程中重温和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砥砺奋进、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壮阔征途,也陶冶了艺术审美,了解了相关美术常识,读懂艺术佳作的立意与内涵,达到了党史教育和审美教育相融合的效果。”他说。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认为,《美术经典中的党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信息量丰富,真正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时空美术馆。而节目高品质内容的呈现得益于党史专家的权威性和美术专家的专业性的珠联璧合。“党史故事的历史大细节和美术经典作品的小细节相得益彰,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也浸透着画家的匠心,借助大量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的丰厚积累,极大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他表示。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也深有同感,他对节目中介绍的画作细节印象深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历史大手笔,而油画《红军过雪山》中红军战士搀扶着过冰缝是美术小细节;‘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是历史大手笔,而国画《长征》的峰峦叠嶂是美术小细节;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历史大手笔,而‘世界上印数最多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中毛主席手握一把雨伞是美术小细节。”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作为《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学术指导、评论专家,深度参与了节目的策划制作过程。他认为,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对于将相对文本化的历史图像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供了一种直接叙事的角度。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代代美术家创作了大量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但是普通观众对其了解较少,这档节目让文本化的党史活了起来,一幅幅画作与历史相互对应,在观众的脑海中留下历史与艺术意象,成为一个个凝固的瞬间。
“节目从美术作品本体出发,从党史和美术史两条线索尽可能还原历史真实,同时也引出了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关系这一话题。大众对于画作展现的一些历史事件比较熟悉,但是对于画作创作过程,包括一些业内人士也都不太了解。节目整体上以艺术解读为主导,让普通大众不仅看热闹,也能推门入室看到门道,起到全民美育的作用。”他说。
02
突出一个“融”字
弘扬经典的精神感召力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演播室设计成跨时空的美术馆,用多媒体手段立体介绍党史故事和画作。
“一台电视机就是一个党史美术馆。”吴为山这样评价《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他认为,这档节目把亿万家庭的电视机变成一个个党史美术馆,党史专家、美术理论家、美术家、电视制作专家充分合作,借助电视艺术的传播特点和手段讲党史,是跨界融合的成功典范。
“节目创新了电视表达手段,融合新技术展现艺术之美,打造出科教节目精品范本。故事短片、作品展示、动画示意、历史背景介绍等多种电视手段,生动、立体、直观地展示了美术经典作品的独具匠心和艺术魅力。节目看点、话题快速形成短视频或热点在全媒体平台传播。节目组充分开发本片视频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丰富多彩,长短结合,强化了新媒体传播效应,非常接地气,让节目具有‘网红’气质。”他说。
▲井冈山会师(油画)×厘米年王式廓中央档案馆藏
▲唤起工农千百万(油画)×厘米年方增先
范迪安认为,这些美术经典作品所展现的,是艺术家用视觉语言的形式向观者传递一段历史原境或历史形象的过程,但是其更深刻的意义和价值,是借由对于历史事件的视觉叙事,讴歌百年大党的历程与成就。节目以视听艺术语言多方位展现党史,从艺术作品出发,最大限度还原了历史情境,突出一个“融”字,使经典美术作品在与电视艺术的结合碰撞下,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与深刻的艺术感召力。
“节目抓住美术和党史两条线索的主干,通过电视节目视听艺术的语言展现党史,在视觉化、立体性、还原度上有了质的飞跃,开创了先河,具有活泼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从形式上看,每期节目时长15分钟,适应了融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不仅在央视播出,手机上通过‘央视频’平台也可以随时观看;虚拟演播室的形式结合了多样化的视听元素,信息大量浓缩,节奏紧跟时代脉搏,这些都更适应全媒体时代受众需求。”于洋表示。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借助大量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的丰厚积累,极大增强了节目的故事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时统宇认为,李可染的《长征》这一集显得更加好看,原因有二。“一是有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长征组歌》、电影《万水千山》等红色经典的烘托,二是用毛主席在长征途中六首著名的诗词穿针引线。”他说,“于我而言,这个节目所营造的情境是对儿时记忆的一种唤醒。比如《红军过雪山》,小时候读过的《红旗飘飘》的封面就是这幅著名油画,而今天的电视呈现更是既有新知,又有新悟。再如《毛主席去安源》,正是儿时的记忆驱使我在很多年以后,专程去江西萍乡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流连忘返。”
03
形式创新内容为王
关键还是要讲好故事
▲五四运动(油画)×厘米年周令钊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正如一位网友在节目视频下的留言所说:“有了权威专家们讲述的作品背后的故事,我也可以更好地给孩子解释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
“拥抱时代、
- 上一篇文章: 艺术奏响奋进强音讴歌伟大精神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