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是药三分毒rdquo的

时间:2021-6-13来源:疾病病因 作者:佚名 点击:

“是药三分毒”是很多不愿接受药物治疗的病人及其家属常向医生陈述的口头禅。以我所占有的东西方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来看,似乎有东亚文化背景的人,特别是中国人甚至在海外的华人,认同和接受“是药三分毒”信念的人比例更高。在信奉这个信念的中国人群中,我估计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及其家属所占比例可能是最高的。

为何“是药三分毒”在中国成为如此深入人心的信念。我把我个人对这一现象的几个基本原因梳理一下与读者商榷。

第一,“是药三分毒”观念盛行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中国人,若非生于父母有深厚科学素养的家庭,就大概率面临着自幼被灌输某些涉及传统医学的观念,并潜移默化地接受这些说法。例如,幼年期有感冒发烧,父母或其他长辈就可能采用“刮痧”等民间治疗方法“治疗”;对急性支气管炎的咳嗽咳痰,长辈们就会用“拔火罐”等方法“治疗”。当看到被治疗部位皮下出现瘀血现象,长辈们会解释说“风寒”已被祛除,疾病已经治愈。基于亲情和信赖以及与此关联的“依恋”关系,接受这些民间疗法的儿童就可能全盘接受这些观念。随着他们的成长,就会陆续不断地被灌输诸如“上火”、“风寒”、“血虚”、“阳虚”等观念,又相应地接受了诸如“黄连下火”、“阿胶补血”、“枸杞滋阴”之类的说法,并可能达到深入人心的程度。而与此类似,“是药三分毒”这样的说法,也多是被父母和长辈有意无意地传递给他们的后人,被这些后人内化为自己的信念。

第二,“是药三分毒”观念深入人心的现象,还是社会文明发展水平偏低、迷信观念容易泛滥的一个例证。因为历史的原因,中国经历过漫长的皇权至上的历史,各种佐证皇权至上的歪理邪说都曾极为盛行。与此相应,缺乏科学精神和科学发韧土壤就成为古代、近代乃至现代中国社会的独有特征。由此,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人,也不乏接受“是药三分毒”观念的文化背景。实际上,那些相信“是药三分毒”观念的人普遍缺乏科学思维和元认知能力,不能识别绝对真理——“是药三分毒”的逻辑荒谬性。他们既不愿深究将“药”和“毒”关联在一起的事实根据,即哪种“药”有哪些“毒”或怎样的“毒”,也不能在药物的“疗效”与“副作用”之间作出正确的利弊权衡。在我们精神科的病人中,这种现象更为多见(参见本

转载注明  http://www.jsqch.com/jbby/1088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急性支气管炎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