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搭建服务平台扶持文艺精品推动文艺事业
近年来,武城县整合利用各级各类文艺资源,针对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新规律新特点,探索志愿服务工作新路径新办法,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实现“送文化”和“种文化”交融合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艺志愿服务向纵深发展。
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武城县积极开展协会文艺人才普查工作,掌握各类文艺人才基本信息,对文艺志愿服务队成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志愿者政治领悟力和政治判断力,防止出现错误倾向和错误言论,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创作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文化作品,更好服务人民大众。
健全志愿服务队伍。武城县依托各文艺协会,建立作家、书画家、音乐舞蹈家、摄影、朗诵、曲艺、戏曲等七支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作为武城县蒲公英文艺志愿服务队的分支,在重大主题和重大时间节点开展惠民演出和主题创作。同时,注重人才引育,推荐优秀文艺人才加入志愿者队伍,积极引导有热情、有能力的群众参与文艺志愿服务,打造“专业+群众”志愿服务队伍。
开展志愿服务品牌建设。成立武城县蒲公英文艺志愿服务队,创立“书法惠民—送春联下乡”、“群众文化艺术节”、“艺传蓓蕾”艺术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品牌。送春联下乡活动共组织了百余场,受益群众万余人次;共组织群众文化艺术节60余场,参加演出的文艺志愿者余人次;共组织“艺传蓓蕾”艺术培训进学校、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受益儿童余人次。
坚持党建引领。武城县围绕重大时间节点,精心组织重大主题文艺精品创作,先后创作了大型情景剧《永恒的长征》《十送红军》《金沙江畔》;大型舞蹈《母亲是中华》《一条大河》《唱支山歌给党听》;音乐快板《赞新风》、相声《红色记忆》、快板《红色传承说武城》《安全生产最重要》《拥军爱民情谊深》等文艺作品。
建立帮扶制度。深入基层开展“点菜单式”志愿服务,协调爱心企业帮助解决服装、道具等需求,建立“企业+志愿服务”帮扶机制,为文艺志愿服务团体和村级邻里艺术团捐赠乐器、音响等设备10余套、演出服装余套,最大限度实现资源互补、精准用力,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
构建激励机制。设置“贝州文艺奖”荣誉称号,将从事文艺志愿服务的团体及个人纳入奖励范围,以精神和物质的方式最大限度的激励文艺志愿者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激发他们的服务热情。自年“贝州文艺奖”设立以来,共组织颁发两届71人次得奖。
志愿服务搭台“兴文化”。搭建文艺志愿服务“兴文化”平台,编辑出版《贝州风》19期,印发份。延伸文艺服务形式,加大网络文艺志愿阵地建设力度,利用“爱武城”
- 上一篇文章: 每个时代都好绝盘点KPOP音乐发展史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